第33集
《红色钧官窑》的故事,从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开始。钧瓷厂的老窑工张师傅病倒了,而厂里正赶着烧制一批重要的外交礼品瓷。这批瓷器是要送给外国友人的,关系到国家的声誉。厂长李明急得团团转,因为张师傅是厂里唯一掌握“钧红”绝技的老师傅,没有他,这批瓷器很可能烧不出那种独特的红色釉彩。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学徒工小赵站了出来。他平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偷偷跟着张师傅学了好几年手艺。小赵鼓起勇气对李明说:“厂长,让我试试吧,我跟着张师傅学了点皮毛,或许能成。”李明看着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小伙子,心里半信半疑,但眼下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点头答应。
小赵接手后,厂里的人都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太年轻,肯定不行;也有人说这是拿国家任务开玩笑。小赵压力很大,但他想起张师傅常说的话:“钧瓷的魂在火里,心静了,火就听话了。”他沉下心来,按照张师傅教的方法,一点一点地调整窑温,控制火候。
烧窑的那天晚上,小赵整夜没合眼,守在窑口观察火色。李明也来了,两人蹲在窑前,谁都没说话。天快亮的时候,窑里的火渐渐弱了下来。小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成功。
开窑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当窑门打开,一抹鲜艳的红色映入眼帘——成了!那红色就像朝霞一样灿烂,正是传说中的“钧红”。厂里的人都欢呼起来,李明激动地拍着小赵的肩膀说:“好小子,真有你的!”小赵却红了眼眶,他知道这是张师傅的心血,自己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就在这时,医院传来好消息:张师傅的病情好转了。小赵赶紧带着烧好的瓷器去医院看望师傅。张师傅摸着瓷器,眼里闪着泪光,连声说:“好,真好!”他知道,自己的手艺有了传人,钧瓷的未来有希望了。
这一集最后,厂里开了庆功会。李明在会上宣布,以后要打破论资排辈的老规矩,让有本事的年轻人挑大梁。小赵被正式任命为技术骨干,负责培养更多学徒。夕阳下,小赵站在窑厂门口,看着高高的烟囱,心里默默许下愿望:一定要让钧瓷这门古老的手艺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