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
《红色钧官窑》的故事,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开始。窑厂里,工人们正忙着烧制一批重要的钧瓷,这批瓷器是为了迎接上级领导的视察而准备的。可就在关键时刻,窑炉突然出了问题,温度控制不稳,眼看整批瓷器都要报废。厂长李建国急得满头大汗,他知道,如果这批瓷器砸了,不仅会影响窑厂的声誉,还可能让工人们的心血白费。
关键时刻,老窑工张师傅站了出来。他凭着几十年的经验,带着几个徒弟连夜抢修窑炉。张师傅的儿子张小山也在窑厂工作,但他对父亲的老一套做法并不认同,觉得应该引进新技术。父子俩在抢修过程中爆发了争吵,张小山认为父亲太固执,而张师傅则觉得儿子太浮躁,不懂钧瓷的传统精髓。
与此同时,厂里的技术员林小梅也在为窑炉的问题发愁。她偷偷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可能是燃料配比出了问题。但她的建议却被李建国厂长忽视了,因为李厂长更信任张师傅的经验。林小梅不甘心,私下找到张小山,两人决定合作,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趁着夜色调整了燃料配比,果然让窑炉的温度稳定了下来。
第二天,窑炉恢复了正常,瓷器也顺利出窑。张师傅发现窑炉的问题莫名其妙解决了,心里纳闷。当他得知是儿子和林小梅的功劳时,既欣慰又有些惭愧。李厂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固执,公开表扬了张小山和林小梅的创新精神。这一集最后,张师傅和儿子坐在窑厂门口,望着满天星斗,父子俩终于敞开心扉。张师傅告诉儿子,传统和创新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把钧瓷的魂留住。
这一集通过窑炉危机的解决,展现了老一辈工匠的坚守和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导演伍保国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和和解,也反映了传统工艺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钧瓷的窑火,不仅烧出了精美的瓷器,也烧出了两代人的理解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