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
《红色钧官窑》的故事在紧张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这一集主要围绕着钧瓷厂面临的危机展开,工人们因为原材料短缺而陷入困境,厂长李卫国心急如焚,四处奔走寻找解决办法。
这天一大早,李卫国就赶到县里找领导求助。他敲开了县委书记办公室的门,满脸愁容地说明了厂里的情况。县委书记听完后,沉思片刻,表示会尽力协调,但眼下县里的资源也很紧张,需要时间。李卫国知道时间不等人,厂里停工一天就损失一天,工人们的工资也发不出来。
回到厂里,工人们围上来询问结果。李卫国没有隐瞒,如实相告。大家听了都很失望,但没人抱怨,反而安慰厂长说大家一起想办法。技术骨干老王提议,可以试试用本地的一种黏土替代,虽然品质差一点,但能解燃眉之急。李卫国眼前一亮,立刻组织人手去试验。
试验过程中并不顺利,烧出来的瓷器颜色发暗,达不到出口标准。大家都有些泄气,但李卫国鼓励大家不要放弃,继续调整配方。与此同时,厂里的会计张大姐偷偷找到李卫国,说她有个远房亲戚在邻省工作,或许能帮忙搞到一些原材料。李卫国感激不已,立刻安排人去联系。
就在大家焦头烂额的时候,县里突然传来消息,说有一批物资可以调配给钧瓷厂。原来,县委书记把他们的困难反映到了地区,上级领导特批了一批紧急物资。李卫国和工人们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然而,好事多磨。运输物资的卡车在半路遇到了暴雨,山路被冲垮,无法通行。李卫国当机立断,亲自带人去接应。他们冒着大雨,踩着泥泞的山路,硬是用人力把一袋袋原材料扛回了厂里。工人们看到厂长浑身湿透、满身泥巴的样子,都感动不已,干劲更足了。
有了原材料,厂里立刻恢复了生产。李卫国和工人们日夜守在窑前,精心把控每一个环节。终于,一窑精美的钧瓷烧制成功,色泽艳丽,釉色均匀,完全达到了出口标准。大家欢呼雀跃,几个老工人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
这一集的最后,李卫国站在窑前,望着熊熊燃烧的炉火,感慨万千。他深知,钧瓷厂能渡过这次难关,靠的是大家的团结和坚持。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工人们把钧瓷这门传统工艺发扬光大,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