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集
《青山不墨》的故事继续围绕着林业工人们的坚守与奋斗展开。这一集里,导演李文岐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工人们在恶劣环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精神。
开篇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山林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伐木工作被迫中断。工人们挤在简陋的工棚里,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脸上写满了担忧。老工人张大山抽着旱烟,眉头紧锁,他知道这样的天气意味着工期又要延误,但更让他担心的是年轻工人们的安全。
与此同时,队长李长青正在指挥部里焦急地踱步。上级下达的任务迫在眉睫,可天气却丝毫不给面子。他拿起电话,试图联系山外的救援队,但信号时断时续,沟通变得异常困难。这一刻,他深深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风雪稍歇,工人们立刻投入到抢修道路的工作中。年轻的小伙子王铁柱干劲十足,挥舞着铁锹铲雪,嘴里还哼着小调。他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同伴,大家纷纷加快了手上的动作。然而,危险总是悄然而至——一处积雪突然崩塌,差点将王铁柱埋住。幸好老张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拽了回来。
这场意外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晚上,工棚里的气氛有些沉闷。老张借着煤油灯的微光,给年轻人们讲起了自己年轻时遇到的险情。他说:“干咱们这行的,谁没经历过几次生死关头?但为啥还要坚持?就因为这片林子是咱的根啊!”他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大伙儿重新振作起来。
第二天,指挥部终于和外界取得了联系。上级考虑到实际情况,同意适当调整工期。这个消息让工人们松了口气,但李长青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要求大家趁着天气好转,加班加点赶进度。他说:“咱们不能总指望别人体谅,自己的活就得自己扛!”
就在工人们热火朝天干活的时候,林场来了个不速之客——省里的技术员周明。他是来考察新式伐木设备的,看着工人们用着老旧的工具,周明直摇头。他找到李长青,建议引进机械化设备。这个提议在工人中引起了激烈争论,老一辈觉得传统手艺不能丢,年轻人则对新技术充满好奇。
这一集的结尾处,夕阳的余晖洒在雪地上,工人们三三两两地收工回营。远处传来悠扬的口琴声,是王铁柱在吹奏。镜头缓缓拉远,白雪皑皑的山林间,这些平凡劳动者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青山不墨千秋画”,什么是代代相传的林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