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样,那就这样吧。”
“要是这一去就回不来了,那就回不来了。”
“战友们,能跟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真的很光荣。”
谍战大剧《沉默的荣耀》终于播出了39集大结局。
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故事的开头,眼睁睁看着英雄们注定要牺牲的结局。
全剧结局,正如历史早就定好的那样,蔡孝乾叛变。
聂曦、陈宝仓身份暴露,最后加上他们4个,我方有一千多人牺牲。
整个大结局看下来,我的眼泪就没停过。
尤其是看到吴石将军特意转过脸,郑重地对朱枫说出“舟山群岛,解放了”的那一刻,我的眼泪更是止不住往下流。
哭到半夜,眼睛都肿了,一整晚都没睡着。
这部剧讲的是吴石等烈士的真实潜伏故事,还揭秘了隐蔽战线的斗争细节,全剧超过90%的角色都用的是真实姓名。在央视播出的时候,越接近大结局,收视率就越创新高。
16日收视峰值又破了4,平均3.2998创下新高。
看来观众跟我一样,越是舍不得看,越是忍不住要往下看。
其实追剧一开始,我还有点不习惯,感觉不像以往看过的谍战剧,主角好像不是那么厉害。
可我接着往下看,尤其是看到那些真实的历史,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几天追剧的时候,我一直都紧绷着,天天都担心小组的安全。
直到昨晚的大结局。
虽然明知他们会牺牲,心里还是像被刀割一样难受。
当吴石将军说完那句“战友们,能和你们并肩作战,一起赴死,我很荣幸”,随后释然微笑走向刑场,像秋叶飘进风里,将传奇留给岁月。我的眼泪又一次模糊了视线。
就好像被一种特别安静又特别强大的力量打动了。
那种东西,就是信仰。
那咱们就一起回顾一下这个悲壮的结局,还有我为什么说,谷正文到死都搞不懂,到底输给了这么一群真英雄。
01、人物大结局:东海小组全体牺牲前送出情报,1000多人牺牲,黎晴幸存
历史的结局早就定好了,但故事的结局,还是让人揪心。
那咱们就来看看主要角色的结局,还有他们最后到底谁赢了谁输了。
首先,是反派人物。
第一位,蔡孝乾
出卖蔡孝乾的是陈泽民。他本来宁死都不肯说,但因为家人被谷正文威胁,最后还是招了。
之后,蔡孝乾因为嘴馋,又被抓了一次。第一次被抓又跑掉后,他本来躲进了山里,可就因为爱吃牛排,又被谷正文逮住了。
就是从他这里,谷正文先找到了朱枫养女家的电话,又在笔记本里看到了“吴次长”这三个字——这正是他做梦都想找到的证据。
顺着他的线索,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这些人的身份最后都暴露了。我们台湾工委下面的组织全被破坏了,有一千多人牺牲了。
面对敌人的审问,喻恩泰演的蔡孝乾从头到尾都像喘不过气来,根本不用用刑,他自己先软了。
我觉得喻恩泰演得特别到位,这就是蔡孝乾的真实嘴脸。
在无耻地叛变后,他最后吃到了想要的牛排,还得到了什么高官厚禄。
还有,永世的骂名。
第二位,谷正文
先回到标题说的,谷正文到底赢了吗?
我的看法是,就算他用尽了那些龌龊手段,也根本没赢。
东海小组暴露,不是因为谷正文有多厉害,而是蔡孝乾叛变的原因。
就算已经拿到了蔡孝乾的供词,谷正文还是没能拦住吴石——在通讯断了、没有电台的情况下,还是把舟山的重要情报送出去了。可以说,在跟吴石的最后一次较量里,他又输得一败涂地。
虽然他算是这几年谍战剧里反派里最聪明的,狠辣都藏在细节里,连眼神都算计得明明白白,但谷正文每次面对吴石的智商碾压,就只会一招:利用吴石重情重义的“弱点”。
剧里,谷正文拿到蔡孝乾的供词后,先是派人死死盯着吴石一家,又把吞金自尽被救回来的朱枫带到吴石面前,用同志的惨样刺激吴石,想让他露出马脚。
可吴石回的却是面不改色的“恭喜”,心里其实疼得要命;聂曦气得说现在就去杀了谷正文,却被吴石死死按住。
他不能让聂曦白白落入谷正文的圈套。
就是在这么孤立无援、叛徒背叛、同志被抓,连一台能用的电台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吴石还是想出了办法,对付谷正文的严防死守。
他利用的,正是谷正文对自己无孔不入的监视。
他故意装作要和家人一起离开,其实跟聂曦同时去了国防部,没有电台,就用了国民党的电台,把舟山的最后情报发了出去。
舟山情报,成功送出去了。这一局,谷正文输的彻彻底底。
但到最后,谷正文拿着聂曦的遗书,再加上陈宝仓将军,逼吴石承认自己的身份。
谷正文最拿手的,就是利用人性、情意、家人,去胁迫、恐吓、要挟。
如果说他有什么是东海小组没有的,那就是他毫无人性的底线。
可以说,他已经放弃了所有人性,是活生生的人间恶魔。
这么一个人,永远搞不懂,朱枫为什么能忍受吞金的痛苦。
永远无法明白,吴石为何不惜此身,也要最后完成情报的传递。
他永远不会明白,自己输给的是怎样一群真英雄。
早已灭绝人性的他,永远无法理解,信仰为何物。
然后,再说正面角色。
先说东海小组。
看到最后东海小组四个人全被抓了,那种难受,真是像心被刀割了一样。但也正是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英雄本色,什么是信仰的分量。
第一位,朱枫
朱枫这个角色复杂就复杂在,观众既佩服她的勇敢坚强,又会被她的柔软打动。
朱枫暴露,一是因为谷正文在蔡孝乾的书页里,找到了一个关键的电话号码。
二是她养女阿菊的丈夫王昌诚——在保密局干过——早就看出朱枫身上不对劲。
尽管朱枫十分谨慎,并没有留下切实的证据给他,但王昌诚已经多次想向保密局举报自己的这位岳母。
蔡孝乾被捕后,谷正文很快顺着线索找到王昌诚和阿菊,王昌诚一点犹豫都没有,就把朱枫给出卖了。
而朱枫自知随时可能暴露之前,还深情跟养女告别。
她特意给养女做饭,吃四川菜,还喝了酒。半醉的朱枫最终难以自抑,哭成了泪人。
这个坚强的战士,终究还是有母亲柔软的一面。
虽然转移到舟山,但此时舟山还未解放,而连连暴雨,也令朱枫身陷这个离家一步之遥的地方。
就在此时,谷正文根据王昌诚提供的信息,锁定了朱枫隐藏的医院。
尽管在黎晴的帮助下,朱枫冲出了敌人的第一层包围圈,但敌人随后赶到,朱枫只能将情报交给黎晴,举枪自尽,可枪里没有子弹。
被捕的朱枫,原本想打碎监狱的灯,用碎片自尽,但灯早已被罩住,她最终取出了身上的金饰,吞金自尽。
虽被救回,但谷正文明白,这样的人,永远不可能出卖自己的同志。
临刑前,朱枫拒绝承认阿菊是自己女儿,到死她都没有怪过阿菊,而是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养女。
无耻的叛徒,柔软,都是对敌人。而真正的勇士,柔软,是对亲人。面对敌人,骨头比钢还硬。
第二位,吴石将军
作为剧中的核心主角,吴石承担着剧情主线,也承载着剧集厚重的主题。
也是透过吴石最后时刻的选择,我们更能理解,何为真英雄。
知道朱枫已经暴露,蔡孝乾被捕,意识到潜伏已到最后时刻的吴石,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是和家人深情告别。
英雄最念家。吴石在送出舟山情报之前,告别妻子碧奎,拥抱儿女,千言万语化作一个不舍的眼神。
被关押时,面对妻子最后的探视,他依然温柔地说:夫人,可能没有下次了。
他毅然完成最后的情报传递,最后,冷眼看着带着拘捕令匆忙赶到的谷正文。
从头到尾,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而谷正文呢,慌慌张张连滚带爬。
即使被抓,面对谷正文和毛人凤的连番审讯,吴石依旧镇定自若,没露出半分破绽。
但吴石唯一的破绽,早就被谷正文找到,就是重情义。
实际上,从全剧开场,吴石在谷正文面前第一次露出破绽,就是因为张灏牺牲,那无法掩饰的愤怒。
这一次,吴石最后也微笑承认,自己是东海。
但当面对蒋经国的劝降,吴石只是淡淡一笑。
甚至在慷慨赴死之前,吴石还不忘狠狠回击了这些国民党高官,一字一句,正气凛然,又振聋发聩——
回应对方指责—— “我没有背叛党国,我忠诚于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党国”。
怒斥国民党腐败—— “人人心中有自己,多人心中有派系,少人心中有党国,无人心中有人民”。
最后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从报纸上看到舟山解放的消息,知道情报送出去的吴石,终于释然。
他最后一次与陈宝仓将军单独见面时笑着说:既如此,便如此。
陈宝仓将军豪气干云笑着回应:既如此,便如此。
英雄们情义深重,英雄相惜,是软肋,也是铠甲,虞薰和自箴的革命情谊,观众磕到了。
在即将行刑的前一刻,吴石将舟山解放了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然后微笑转身,慷慨赴死。
这一刻的微笑,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又重若千钧。
这笑里没有对生的眷恋,也没有对死的畏惧。
高山流水,东流到海,英雄此去,再无归期。
但信仰的火光,让英雄在最深的黑暗里,依旧灼灼发光。
第三位,聂鑫
聂鑫在被捕之前,毁掉了电台和密码,原本想举枪自尽,但还是被赶到的敌人按住。
他最后对来探视的太太说:忘了我吧。
临行前,面对老师那句“一起赴死,我很荣幸”,他抬头说:是学生的荣幸。然后,慷慨赴义。
第四位,陈宝仓将军
吴石暴露之前,原本想将密码本,和最后传递情报的重托,都交给陈宝仓将军。
他是希望一旦黎晴那边传递情报失败,陈宝仓将军立刻带情报离台,他是希望战友活着的。
那志东饰演的陈宝仓,面相就带着忠诚正直,更演出了和吴石将军惺惺相惜的情义。
临刑前,陈宝仓微笑说出:同年同月同日死,快哉。
英雄赴义,好一句,快哉!
最后,是正方角色中,活着的人。
我方情报战线角色中,唯一活下来的,是黎晴。
在最后的舟山情报传递中,老杜和翁连旺同归于尽,而扮作渔妇的黎晴,身中数弹撑着一口气,划船来到了对岸。
脱离危险的她,终于可以换回和哥哥一样的姓了,林晴。
而王碧奎虽被保下,却再也等不到最爱的人回家。
学成也终于知道,当年骂的“军阀懦夫”父亲,是怎样了不起的英雄。
而司机小钱的妹妹,最终是否游回家了,故事没有交代,我相信,她一定游回来了。
全剧结局,是一段段闪回。
那一幕幕,是主角们人生的电影,也是谍战深海中,英雄们不朽的身影。
02、是时候客观评述整部剧,有三大亮点,但还是留下了一个遗憾
说完人物结局,最后说一说,从39集整体的角度去看《沉默的荣耀》这部剧,质量到底如何。
我的答案是:它终于找回了谍战剧的荣光。
整部剧有其他谍战剧不具备的三大特点,让它成了今年,当之无愧的国剧新经典。
第一大特点,是真人真事真名,和已知结局。
正因为故事改编自烈士的真实事迹,也给主创提出一个巨大挑战:观众已知主人公的结局,那么谍战剧最重要的悬念,是不是没有了?
但《沉默的荣耀》找到的角度是:重点不在于结局本身,而是主角们奔赴这个结局的过程。
虽然人物的结局已定,但剧集依然通过情报传递过程中的正邪博弈,制造出没有最终悬念的悬念感,观众明知结局,又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而东海小组的每一次“过关”,在观众眼里都染上了一层“倒计时”的悲壮色彩。
这让观众始终处于一种揪心中,这种沉浸感反倒比单纯的“猜结局”更为深刻和凝重。
直到最后吴石在临行前慷慨陈词,微笑赴死,已知结局的叙事张力反而达到顶峰。
观众和故事,达到前所未有的共情,所有人都明白了,何为沉默的荣耀。
这种对主题的深度挖掘,使得整部剧超越了一般的谍战剧范畴,上升到了历史剧的深厚。
第二大特点,是人物群像的完美塑造。
我始终认为,这部剧所以震撼,是因为主创对历史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吴石朱枫等人物始终心怀崇敬。
他们让英雄从书本上走出来,成为有牵挂有担忧,会痛的说不出话,却依然选择坚定向前的普通人。
比如吴石将军,沉稳克制又义薄云天,他不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特工,却是让所有人动容的真英雄。
吴石的唯一软肋,在于他在最艰巨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人性和情义。
他看不得张灏牺牲在自己眼前,看不得朱枫被敌人折磨,看不得聂曦的遗书,也看不的陈宝仓将军赴险。
他也看不得一个个普通老百姓,遭受战火之苦。
所以当最后他说舟山解放了,那么坚毅,又那么释然。他在乎的不是生死,而是家国。
于和伟把吴石这个角色吃透了,也演活了。
赴台前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与临行前那句“我很荣幸”,语气平静得像是日常,因为生死不过小事。
短短一瞬,就演尽了何为“凭将一掬丹心在”。
还有吴越的柔,聂曦的帅,陈宝仓的正,个个都好。
观众看到的不是理想化的英雄,而是真实存在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都让人感同身受。
第三大特点,是历史质感真实呈现。
《沉默的荣耀》在谍战题材的处理上,表现出了难得的厚重感和真实性。
故事距今70多年,能看出剧组花费了大力气,去还原历史,还原那个时代台湾的风土人情,观众进入那段历史,方能理解坚贞不屈的信仰永远是最高贵的东西。
观众看惯了主角金手指大开的谍战剧,却因为这部剧感动,恰恰在于,那些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英雄,并非无所不能。
但,“既如此,便如此。”“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份决绝,既让我们动容,又令人难以释怀。
历史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在故事中碰撞,而最大的震撼与悲伤,总是无声。
那信仰跨越七十年的时光,依然滚烫如初。
谷正文永远不明白,“东海”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人民会永远记得那些隐秘而伟大的英雄。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他们的故事如长风,吹遍山河。
他们的沉默,写就最重的荣耀。
全剧唯一的遗憾,是故事讲到这里,只有39集。
40集的故事,就留给后人,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