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集
《咱们小城故事多》的故事,要从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说起。这天,小城的早点铺子刚开门,街坊们就挤在屋檐下躲雨,七嘴八舌地聊着最近的新鲜事。卖豆浆的老王头突然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听说了没?西街那栋空了三年的老宅子,昨儿半夜亮灯了!”这话像颗石子儿,扑通一声砸进了人堆里。
原来,那宅子是早年间一位华侨留下的,据说里头藏着宝贝。可自打华侨去世后,宅子就闹起了“鬼”,半夜总有窸窸窣窣的动静,吓得没人敢靠近。居委会主任李大妈一拍大腿:“这还了得?咱得去看看!”她拽上热心肠的修车工阿强和刚来小城支教的老师小雨,三人打着伞就往西街奔。
到了宅子门口,雨更大了。破木门吱呀一声自己开了条缝,阿强壮着胆子往里一瞅——好家伙!屋里竟蹲着个浑身湿透的小男孩,正抱着个生锈的铁盒子发抖。孩子一见人就哭:“我是来找爷爷的……”小雨赶紧蹲下安慰,这才知道孩子叫小豆,是华侨的曾孙子,从国外偷跑回来找爷爷生前常提的“传家宝”。
铁盒子里哪有什么宝贝?只有一张泛黄的全家福和半块玉佩。李大妈眼尖,指着照片角落:“这不是咱老城区的裁缝铺吗?”几人一合计,冒雨冲到了裁缝铺。八十岁的陈奶奶戴上老花镜一瞧,眼泪唰地下来了:“这玉佩是我姐当年嫁人时分两半的……”原来,华侨年轻时和陈奶奶的姐姐有一段缘,阴差阳错没能在一起,玉佩就成了念想。
雨停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小豆捧着两半拼好的玉佩,终于明白了爷爷临终前念叨的“宝贝”是啥。李大妈趁机张罗着给陈奶奶和小豆认亲,阿强帮着修好了老宅的漏雨屋顶,小雨则教小豆用中文写“家”。当晚,全小城的人聚在宅院里吃团圆饭,陈奶奶颤巍巍地唱起了年轻时的小调,月光把每个人的笑脸照得亮堂堂的。
这集最后,小豆决定留在小城上学。片尾镜头定格在晨光中的教室——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飘出窗户,混着豆浆铺的叫卖、自行车的叮铃,还有阿强修车铺里收音机放的《茉莉花》。导演杨北松用他惯常的细腻笔触告诉观众:小城的“宝贝”从来不是金银,是这些热腾腾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