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集
《绿野》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乡村,导演文世斌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故事一开始,村里的老李头正在田里忙碌着。他是个勤劳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这天,他发现自己种的一片玉米地出了问题,叶子发黄,长势不好。老李头心里着急,赶紧去找村里的农业专家小王帮忙。小王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刚从农学院毕业,对农业技术很有研究。他仔细查看了玉米地,发现是土壤缺肥导致的。小王建议老李头用有机肥来改善土壤,老李头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决定试试。
与此同时,村里的小学老师张老师也在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发愁。村里的学校条件简陋,孩子们的学习环境不好,张老师一直想改善这种情况。她听说城里有个慈善组织愿意资助乡村学校,便决定去城里一趟,争取这个机会。张老师的丈夫是个木匠,平时话不多,但非常支持妻子的工作。他主动提出陪张老师一起去城里,帮她分担一些压力。
在城里,张老师和丈夫找到了那个慈善组织。负责人是个中年女士,听了张老师的介绍后,非常感动,答应去村里考察一下。张老师高兴极了,觉得孩子们终于有希望了。回到村里后,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村民们都很兴奋,纷纷表示要一起出力,把学校建设得更好。
另一边,老李头按照小王的建议,开始给玉米地施有机肥。起初,他还有些担心效果不好,但没过多久,玉米的叶子就变得绿油油的,长势明显好转。老李头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小王的技术好。小王也很开心,觉得自己学的知识终于派上了用场。他还主动提出要帮村里其他有需要的农户,大家一起努力,争取让村里的农业更上一层楼。
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如约来到村里考察。她看到村里的学校虽然简陋,但孩子们都很用功,老师们也非常敬业,便决定资助村里改善学校条件。村民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自发组织起来,有的出钱,有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把学校翻新了一遍。新学校有了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大大改善。张老师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欣慰。
故事的最后,老李头的玉米地迎来了大丰收,村里的农业也在小王的帮助下越来越好。学校焕然一新,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校园里。村民们的生活虽然平凡,但充满了希望和温暖。导演文世斌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也传递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