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企业家塌房始于豢养粉丝
    首页 娱乐星闻 明星资讯 企业家塌房始于豢养粉丝

    企业家塌房始于豢养粉丝

    近日,央视新闻官宣,今年的主持人大赛将与B站深度共创视频播客环节。

    作为国内传统媒体的龙头,央视,为什么会相中刚刚兴起的视频播客?

    这或许是因为,目前B站上比较受欢迎的视频博客内容,在形式上跟电视时代的访谈节目特别像,而在现在这个短视频满天飞的时代,这种形式有它不可替代的好处。

    现在,对各行各业的公众人物来说,甚至企业家,都把“人设营销 短视频”当成头等大事,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深度内容的输出。

    现在,我们都看到了,那些一门心思搞粉丝的企业家和公众人物,大多都面临着流量的反噬。

    产品的问题、决策的失误、用户的怨气……所有负面情绪,全砸在了企业老板头上。

    这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能概括的,而是很多企业的决策部门,从根本上把消费者和自己的关系搞拧了。

    过去,我们讲“顾客是上帝”,因为顾客花钱不容易赚。所以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多花心思服务顾客,就这么回事儿。

    这种社会共识,很大程度上平衡了个体消费者在面对企业这头巨兽时的劣势。

    但是,有些企业把这当成个麻烦事,他们巴不得出事时,有人能在舆论场上为自己说话,所以部分企业想到了用“饭圈理论”,培养一部分忠实消费者变成死忠粉丝。

    可惜的是,市场的惨烈竞争,让很多企业没重视一个问题——就连早就形成江湖规则的娱乐行业,“粉能载偶,亦能覆偶”也是铁打的规矩。

    尤其当“CEO营销”遇上短视频的流量漫灌,眼看他起高楼是一眨眼的工夫,眼看他楼塌了也不过倏忽之间。

    不是彻底否定打造个人IP的价值,但把饭圈逻辑生搬硬套到企业的用户关系建设中,无疑是对消费者的矮化,也是对企业运营风险的严重忽视,本质上是脑子懒。

    怎么跟公众好好说话,对企业来说,是门学问;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来说,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和公众好好说话,有三项最重要的标准——真诚、全面和平等。

    这三点说白了,不过是消费者真金白银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即便不是上帝,企业也有义务全方位坦诚相待,而不是总想着用刷屏的短视频对消费者搞“心智引导”那些歪门邪道。

    近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B站上的一期节目,就提供了个好例子。

    要知道,李想上这期节目时,理想汽车负面缠身,因为那场发布会上的对撞视频,用AI做的理想汽车对撞坦克、高铁、航母的视频在全网疯传。

    李想他们称这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黑公关的痕迹,甚至专门发了视频回应,但没啥用。

    但关注理想汽车口碑走向就能发现,李想经历了一场3小时的对谈马拉松后,口碑莫名其妙慢慢缓过来了,加上新车型成了爆款,最终稳住了企业口碑。

    同样是聚焦CEO的营销,差距在哪?

    李想回忆企业最困难时,美团创始人王兴帮了他,不禁潸然泪下,这名场面在短视频平台传得特别广,不少网友觉得“想哥真性情”。

    虽然传播过程也用了大量短视频,但几百万的播放量证明,这首先是一场精彩的对谈,让观众感受到了真诚的对话。无论是李想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甚至童年故事,无所不谈,网友几乎彻底搞清了李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很多时候,消费者很单纯,觉得你是个好人,就能原谅你犯过的小错。

    视频播客类似访谈节目的好处是,被采访的人必须进入对话状态,甚至因为“话赶话”的效果,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在马拉松式对话中,伪装成了特别费劲的事。

    这样形成的客观效果是,被采访者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审视,让渡对内容的控制能力,但表现好的话,也会得到“刑满释放”后的宽容。也许是尝到了视频博客的甜头,没多久李想直接入驻B站当起了UP主。

    李想的舆论翻盘不是个例,深陷口碑甚至经营危机时,靠完整、坦诚的意见输出赢得公众支持的企业家和公众人物不少。

    2019年,华为遭遇西方技术封锁,任正非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着,那段日子是华为的最低谷。

    一生接受采访不超过10次的任正非,接受了央视专访,同时和几十家媒体开了见面会。那次事件中,任正非靠人格魅力、不卑不亢和对技术的坚持,一举奠定了华为“国之重器”的形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危机应对。

    另一位演艺明星黄晓明,多年来一直被“油腻标签”缠着,而且愈演愈烈。转机是他登上易立竞的对话节目,对失败的坦然、对网友批评的真诚接受,让观众觉得黄晓明简直变了个人。

    之后,黄晓明又靠影视剧、综艺等表现,慢慢赢回了观众认可。

    这些案例都符合我们说的三项标准——真诚、全面和平等。他们可能会包装但不伪装、剖析自己的全部、跟观众平等对话,甚至姿态更低。

    视频播客的兴起,某种程度上顺应了大众对纯短视频营销的审美疲劳,这趋势在大洋彼岸兴起一阵子了。马斯克、特朗普都是十级冲浪选手,随手发帖都能一度被认为有改变经济和政坛的能量。

    但他们为什么会上几小时的视频播客?因为他们确实尝到了坦诚对话的甜头。

    开诚布公的对话,不是社会和公众强加给公众人物的要求,也是公众人物争取消费者信任和社会认可的必要途径。

    少点虚头巴脑的短视频营销,多点高质量有价值的对话,至少做到“长短结合”,才是一家企业、一个公众人物趋福避凶的护身符。

    即便用户多喜欢你的产品,永远别错把自己当成无论做啥都会被原谅的偶像。这是个美好幻觉,事实是,偶像年年有新的,粉丝永远只有那一茬。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深藏不露出道8年狂扫5套香港豪宅他才是娱乐圈真正的隐形楼王
    下一篇
    突发ASEN回应杨和苏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