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宠物,其实是在治愈自己。
传统的自制粮是鸡胸肉拌蔬菜,既健康又简单~
而精致自制粮要加入:鱼油、软骨素、益生菌、辅酶,牛肉、三文鱼、黑虎虾、兔心、肝冻,无糖希腊酸奶、蔬菜冻干、鲜水果;家里常备切肉机、绞肉机、烘干机......真是又麻烦又费钱!
滑动查看更多▐
从吃剩饭到吃成品粮,再到如今科学化、精致化的自制狗粮,我国养宠人的理念似乎在短短几年间完成了质的蜕变——从最初的“饲养”到“喂养”,再到如今的“富养”。
宠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它们的健康与需求,也渐渐成了许多人价值排序里靠前的选项。
一个月前的广东台风天,很多打工人借此机会暂时告别加班,与家人温馨团聚。只有一个群体默默祈祷雨快点停——风雨无阻的遛狗人。台风天能和领导请假,但不能和狗请假。
白天遛,夜里遛,别说下雨了,下了刀子也要打着伞也要遛。狂风暴雨但全年无休,这就是养狗人钢铁般的意志。都说人性本刚,养起宠物来,这份刚强只会更强。
看着都觉得麻烦又辛苦?可对养宠人来说,这些早已是乐此不疲、甘之如饴的事。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数量已超1.2亿只,养宠家庭数量达1.2亿户,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3%;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宠物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
宠物经济蓬勃发展,如今,我们似乎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宠物的陪伴。
近几年,宠物经济已经来到了next level:从满足基本生存的“养活”,到追求品质生活的“养精”。宠物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开发出了相应的服务。
首先,宠物基本的“衣食住行”被打造得愈发精致。
食品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精致自制粮,还出现了针对护心、护关节、美毛等功能的功能粮;冻干、生骨肉等更贴近宠物原始饮食习惯的高端食品也愈发流行。
自动喂食器、智能饮水机、摄像头、GPS定位器等智能设备,让主人在外也能精细喂养,给宠物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恒温猫窝狗窝、宠物沙发、自动玩具成了不少家庭的标配;宠物潮牌、千元级别的冲锋衣成了新的潮流;宠物高铁托运服务也已正式开通。
其次,宠物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开拓。
在精细化喂养的庞大需求推动下,宠物市场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与职业,比如:提供专业训练的狗学校、帮助宠物减肥的减肥师、专为宠物拍摄写真的摄影师、寻找走丢宠物的宠物侦探、策划宠物聚会的策划师、为宠物提供告别服务的丧葬师......
总之,从吃喝拉撒到精神需求,人类生活中有的,宠物们一样也没落下。
人们的宠物消费理念,正从“喂养刚需”转向“情感消费”。对待宠物的态度上,人们不再把它们看作看家护院的“工具”,甚至不当作消遣的“小动物”,而是当作自己的“小家人”,以人格化的视角去打造它们的生活。
庞大的需求催生了庞大的市场,越来越多人投身宠物行业,这不仅带动了就业,还带动了宠物食品、保健品、服装、智能设备、医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宠物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因规范尚未健全而面临挑战。
例如,在宠物食品领域,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市场上“黑心粮”泛滥,其安全与营养均难以保障;而在活体交易环节,监管的缺位滋生了无序繁殖与非法销售,导致宠物的品种、健康状况乃至来源都难以追溯。
当生意与生命紧密相连,我们期待每一份托付,都能被专业的态度与温柔的关怀稳稳接住。
希望“孩子”过得舒适,本质上也折射出“家长”自我治愈的需求。
社交媒体上总有人讨论“为什么要养宠物”,而回答中总有一个高频字:“爱”——感受被爱、学会去爱,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纯粹的爱。
常有人说,养了宠物后才会明白,父母到底有多爱自己。因为我们发现,原来真正的爱是“无所求”——没有比较,没有苛求,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祈愿。
抱着“爱是常觉亏欠”的心理,家长们“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的花销往往会直线上升。这既是甜蜜的负担,也是许多家长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来源——它幸福,我就幸福。
而人类从小动物身上得到的,其实是更为珍贵的东西——幸福与安宁。
早晨醒来,枕头边总有一团毛茸茸的脑袋等着你;下班推开门,就是它嘤嘤叫着、蹦跳着迎上来的欢迎仪式;深夜里,听着它浅浅的呼吸声,看着它微微起伏的小肚子,柔软与安宁在心中满溢,疲惫也一扫而空……
养宠物最大的回报,或许就是让爱在其中滋生,并最终流动回自己身上。
同时,与宠物的互动会让人真切感受到“生命存在的力量”。它们小小的或大大的一团,毛茸茸的,身上带着淡淡的气息,爱吃好吃的,讨厌洗澡,开心了就撒欢跑跳,难过了就耷拉耳朵。比起复杂的社会化的人,宠物更能给人“生命本真”的感受——那是一个生命体正在真实地活着。
当它们躺在你的怀里,翻着圆滚滚的肚皮睡着,一个生命就这样毫无防备地依赖着你。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在逐渐被异化的环境中,宠物与人建立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是确定的、纯粹的、相互的——它爱你,你也爱它。
焦虑症患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难以活在当下。而宠物的“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问题。一位患者自述,当焦虑快要淹没他时,转头看到自己的猫正在阳台上晒太阳,他说:“那一刻,我觉得好像整个呼吸都变慢了。”他走到阳台,抚摸了一会儿小猫,焦虑便随之缓解。
生物学研究也证实:抚摸宠物时,人体内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会下降,而愉悦激素“催产素”与“多巴胺”则会上升。我们撸猫撸狗时感受到的幸福,并非错觉,而是身体最诚实的回应。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养宠物呢?
或许不只因为它们需要一个家,更是因为我们更需要它们——需要它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也需要它们将我们拉回当下,去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宁静与喜悦。
我们为宠物花钱、花时间、花心思,表面上是“富养孩子”,实际上,我们也是在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那种被需要、被信任、被治愈的感觉,千金不换。
编辑:Nagasaki
撰文:Miaomiao
排版:Cecilia
设计:Lidianer
图源:新浪微博、小红书、抖音、网络
封面特别出镜:新媒体部的家猫、狗、鹦鹉、蜥蜴
图源:新浪微博、小红书、抖音、网络
封面特别出镜:新媒体部的家猫、狗、鹦鹉、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