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剧集市场虽然没有出过口碑炸裂或者全国都讨论的爆款剧,但精品剧的数量比去年多了不少,各种类型都出了不少又好又火的剧。像男频剧《藏海传》、悬疑剧《漂白》、女频剧《国色天香》这些剧,要么制作特别惊艳,要么故事很惊喜,观众满意度都很高。
数量回升,精品热剧“大丰收”
下图为近三年H1各大平台剧集上新数量盘点。在长剧方面,去年上半年数量降得厉害,今年总算开始涨了。撑起长剧数量增长的主要是网剧,跟去年比,今年上半年网剧多了14部。而上星剧倒是连着两年都在减少。
在微短剧方面,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少了3部。可见,在精品化的大趋势下,微短剧赛道也迎来了质量升、数量减的变化。
下图为近三年H1网播指数80 剧集数量对比。能明显看出,近三年上半年,精品剧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就算去年上半年整体数量缩水了,精品剧数量还是稳稳在涨。
考虑到剧集平均一到三年的制作周期,今年上半年播的剧基本是2022年-2024年开发的。这几年,微短剧冲击下,剧集市场一直在调整市场盘子大小,琢磨观众最近喜欢看什么,导致各大平台开发项目更谨慎了。市场环境虽然挺严,但对那些制作精良的好剧影响不大,各大平台还是使劲用最好的资源开发精品大剧。
但微短剧去年突然火了起来,让长剧市场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波冲击对长剧的具体影响,或许能从当下几大平台刚开机的新项目看出点苗头,但要确认具体效果,还得再看看未来两三年的剧表现。
古偶剧商业表现最佳,超级大剧稀缺
下图为今年上半年网播指数Top30剧集盘点。网播指数90分以上的剧只有两部,分别是男频剧《藏海传》和悬疑剧《漂白》,网播指数刚好超过90一点。去年这个时候有4部剧网播指数破90。所以说,虽然今年上半年80分以上的精品剧多了,但超级大剧的表现没去年好。
在这前30名里,古偶剧数量最多,有12部,最多。其中网播指数85分以上的剧里,古偶剧占了67%。现偶剧整体虽然没古偶剧火,但也有5部进榜。悬疑剧3部,主旋律剧3部,都市情感剧3部,年代情感剧2部,古装悬疑剧和奇幻剧各1部。
下图为今年上半年上星剧网播指数Top20。虽然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古装剧,但上榜的剧大部分是现实题材的。
今年上半年,像《以法之名》《棋士》《乌云之上》这些剧,都用了“一线大咖 强剧情”的模式,这里面效果最好的是靠着幽默台词火的《以法之名》。同样又正经又搞笑的《无尽的尽头》,靠着高口碑翻红了,再次证明了这招管用。
年代情感剧这几年上半年基本都能出爆款,今年上半年的《六姊妹》《北上》这些剧虽然没到爆款级别,但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播得都还行。
下图为今年上半年网剧网播指数Top20,偶像剧占了80%,比例特别高。
总的来说,今年上半年播的那些热门古偶剧。以《国色芳华》为代表的落地古偶、以《临江仙》为代表的仙侠古偶,以及以《淮水竹亭》为代表的大IP古偶,虽然视觉和情感上有点新花样,但整体还是用了前几年平台最推崇的“流量演员 头部制作”模式。今年这些古偶的好成绩再次说明,这方法虽然老,但确实好用。
以《难哄》《白色橄榄树》这些热门现偶剧,主演的影响力和IP热度不输大古偶。今年上半年的热门现偶剧,看点还是男女主的CP感,剧情要么有点单薄,要么逻辑硬伤。这些剧能不能火,主要看主演的粉丝多不多,影响也基本局限在粉丝圈里。
下图为今年上半年几大长视频平台的微短剧网播指数Top20,上榜的剧网播指数都在40分以上。其中热度超过50的有2部,分别是《姜颂》和《彼岸灯塔》。这两部都是精品横屏短剧,前者是角色新、故事爽的大女主剧,后者是以女性为视角的悬疑剧,这两种剧正好现在网友爱看。
豆瓣评分均值创三年新高,“口碑爆款”缺席
下图为近三年H1豆瓣评分在7分以上剧集数量对比。2023年7分以上的剧最多,有38部。但去年和今年同期就少多了,都只有25部。
下图为近三年H1剧集豆瓣评分均值,能明显看出,今年剧的整体口碑好多了。跟2023年上半年比,今年同期8分以上的剧少了很多,但平均分反而高了,这说明今年上半年剧的整体口碑比较平均。这也是精品化趋势下,剧集整体品质提升的结果。
下图为今年上半年剧集豆瓣评分Top30,有4部剧豆瓣评分超过8分,评分最高的是《无尽的尽头》和《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都是8.3分。从上榜的剧来看,今年口碑好的剧要么是热门题材,要么是之前高口碑剧的续集,没什么新奇的先锋题材。
2023年上半年却有12部剧超过8分,题材丰富,小众剧也不少。口碑最好的《漫长的季节》评分高达9.4分,像《去有风的地方》《三体》《狂飙》这些剧,有6部评分在8.5到8.9分之间。
就算是2024年上半年,高分剧少、平均分也不高的时候,虽然8分以上的剧和今年一样只有4部,但最好的《我的阿勒泰》有8.9分,武侠剧《天行健》也有8.8分,这两部题材都比较小众。
结语:
总的来说,从这些数据看,今年上半年剧集市场整体还算稳。精品剧数量多了,但好剧基本都集中在偶像剧、都市情感剧、悬疑剧这些热门题材上,有新意的先锋题材、小众黑马剧却越来越少了。相比之下,制作周期更短、开发成本更低的横屏短剧,正在成为新题材、新内容的试错载体。
长剧在主流题材里精益求精,短剧热衷追求各种“高概念”,中等长度的剧在精品和创新之间找平衡。这种生态,慢慢成了行业调整期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