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集
《插树岭》的故事继续围绕着插树岭村的村民们展开。这一集里,村里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人物关系也更加复杂。
故事一开始,村里的老支书李长山正在为村里的发展发愁。他一直在想办法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但村里的资源有限,加上一些村民的保守思想,进展并不顺利。李长山心里明白,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找到新的出路。他决定去找村里的年轻人商量,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
与此同时,村里的年轻人王铁柱也在为自己的未来发愁。他虽然年轻力壮,但在村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王铁柱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出去闯荡,但又舍不得离开家乡。他的父亲老王头是个传统的农民,觉得种地才是正经事,不愿意让儿子出去冒险。父子俩因为这件事吵了好几次,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另一边,村里的妇女主任刘玉兰也在为村里的妇女们操心。她发现村里的妇女们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男人养活。刘玉兰觉得这样不行,她决定组织村里的妇女们一起搞点副业,比如养鸡、种菜什么的,增加收入。她的想法得到了不少妇女的支持,但也有人觉得这是瞎折腾,不愿意参与。
就在大家为各自的事情忙碌时,村里突然传来一个消息:有人要在插树岭村附近建一个工厂。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村里炸开了锅。有人觉得这是好事,可以给村里带来就业机会;也有人担心工厂会污染环境,破坏村里的生态。李长山觉得这是个机会,但又不敢轻易答应,他决定先去找工厂的负责人谈谈,看看具体情况。
王铁柱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也有了想法。他觉得如果工厂真的建在村里,自己就不用出去打工了,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他决定去找李长山,表达自己的想法。李长山听了王铁柱的话,觉得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也提醒他要考虑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
刘玉兰这边也没闲着,她带着村里的妇女们开始行动起来。她们先是去镇上学习养鸡技术,然后又买了一些鸡苗回来。虽然一开始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大家都没有放弃,互相帮助,慢慢摸索出了门道。刘玉兰觉得,只要坚持下去,村里的妇女们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
就在大家为各自的目标努力时,村里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有人觉得李长山太保守,不敢大胆尝试;也有人觉得刘玉兰太激进,不切实际。村里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大家开始互相指责,甚至有人想要离开村子。
李长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如果再不解决这些问题,村子可能会四分五裂。他决定召开一次村民大会,让大家坐下来好好谈谈。在会上,李长山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为村子的未来努力。他的话打动了很多人,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气氛也逐渐缓和下来。
最后,村里决定先派人去工厂考察,看看具体情况再做决定。王铁柱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去。李长山同意了,并叮嘱他要多听多看,不要轻易下结论。刘玉兰这边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村里的妇女们养的鸡开始下蛋了,大家都很高兴。
这一集的故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结束,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村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让插树岭村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