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郑叛变、被抓了,小组不仅随时都可能暴露,还跟上级组织断了联系。
陈宝仓和老杜琢磨着花大价钱用商业电台发报,可敌人早就把电台给盯死了,根本发不出去。
为了把情报送出去,更为了救出困在舟山的聂曦,两人不约而同地选了最直接的法子——豁出去了。
聂曦直接闯进东南长官公署的发报室,拿枪指着电报员,自己上手发报。可他刚把“速去定海接应......”这几个字发出去,就被迫停了,保密局的特务已经冲了进来。
差不多这时候,吴石也径直去了“国防部”参谋部作战厅的发报室,掏出一张纸,让电讯员发报。
电讯员有点犯嘀咕:这波段和呼号以前可从没见过啊!
吴石很淡定地说,这是军事机密,照着发就行。电讯员哪敢质疑次长,只能硬着头皮发——心里紧张,又不由得感慨,官大就是不一样,啥都好办。
在香港的万景光总算收到了完整的电报:“速去定海接应交通员,黄铜怀表是信物,东海绝笔。”
这就是东海小组最后一次跟党组织联系,他们拼上性命,把最后这条消息送了出去。
早先在舟山,朱枫被抓之前,把情报和信物都交给了黎晴,嘱咐她一定得完成任务。接着,朱枫鼓足勇气,吞金自尽,用命护住了情报和黎晴。
聂曦和吴石被抓后,陈宝仓找了个由头,派老杜坐军用飞机去舟山,让他无论如何要保护好黎晴,跟她一起带着情报回大陆——老杜是他的心腹,这时候他早就不怕自己暴露了。
到了舟山,老杜碰上追捕黎晴的翁连旺他们,为了护住黎晴和情报,跟特务们拼了个同归于尽。
黎晴身上带着伤,拼命划着船往回走,终于等来接应的解放军......一看到解放军,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东海小组的这些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豁出命去,拼死掩护的,不光是黎晴和情报,更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那份信念和勇气。
在敌人的法庭上,吴石、朱枫、聂曦和陈宝仓——东海小组这四个人,总算见面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聚齐,也是最后一次道别。
听说舟山群岛解放了,他们心里挺欣慰;约着一起上路的时候,还互相说,能跟你们一起走,是我的荣幸。
虽然他们快不行了,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永远都在。
镜头一转,黎平安救下来后身体养好了,她对护士说,能帮我改个名字吗?我想叫林晴......
《沉默的荣耀》里,聂曦、吴石、朱枫和陈宝仓都是真有其人的历史人物,隔着那么多年的时光,我们能做的,只有默默致敬。
黎晴是小说里的人物,她的回来藏着不言自明的意思。
她是隐蔽战线上少有的活下来的战士代表,她能迷途知返,更有象征意义。
就像她回来的时候,想起那首歌:“脚下有石板,头上有星星,巷口一定会有灯。走丢了别怕啊,会重逢,会重逢......”
是啊,走丢了别怕啊,历史一直在往前走,天下分久必合,我们肯定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