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十三
编辑|苏打水
终于等到《藏海传》大结局了!
本以为就算“国剧教父”和“顶流”肖战联手,也很难再拍出《琅琊榜》《庆余年》那样的爆款。
没想到这部《藏海传》把堪舆风水这些元素和权谋斗法揉在一起,用新角度讲权谋戏,收视率直接冲到2.4。
估计很多观众跟我一样,巴不得平台一口气把全剧都放出来,让人一次看完,好久没这么追过剧了。
在大结局里,前面埋的所有伏笔和悬念都解开了,看完整个故事,真的忍不住哭了。
这大概是我今年看过最让人扎心的结局了。
01 面具人揭面,“第三人”现身
剧里有两个角色的身份一直让观众猜来猜去,特别好奇。
为了猜面具人是谁,不少网友连角色的声纹、指甲缝这些细节都对比了,最后发现面具人就是赵秉文。
赵秉文揭下面具的时机选得特别巧。
在曹公公的干女儿陆烟刺杀内阁首辅石一平的时候,藏海从石一平家拿到了癸玺,而赵秉文用面具人的身份站到藏海这边,让他以为第三人就是石一平。
如果拿到癸玺的就是第三人,故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其实完全不是。
真正让观众猜得头疼的“第三人”,也是赵秉文。
藏海对付平津侯和曹公公的时候,看起来像是下棋的人,但其实他自己,也是赵秉文培养的一颗棋子。
他作为蒯家灭门案的主谋,亲眼看着平津侯屠杀蒯家,然后带走藏海,教他本事、让他报仇,目的就是让藏海帮自己拿到癸玺,满足自己越来越大的野心和扭曲的欲望。
这层反转太惊人了,原来最大的反派,第一集就出现了。
再从结局往前看,不管是八公子说书引着藏海去修皇陵,还是面具人说出“第三人”的存在,甚至是在皇陵逼着平津侯杀了杨真,藏海的每一步都被他算计着。
前面埋的所有伏笔和疑问都解开了,越回想越觉得后背发凉。
02 藏海反杀破局,高明牺牲
没想到都大结局了,剧情还来这么一出,让观众的心一直悬着。
让藏海乖乖当“工具人”是不可能的。
在藏海被赵秉文陷害“刺杀皇帝”关进大牢后,高明帮他演了一场假死戏,把他和香暗荼送出大雍,去了冬夏。
这次藏海将计就计,赵秉文利用庄之行对藏海的“背叛”,跑到边境的冬夏古墓,想用癸玺控制阴兵,打下冬夏。
但藏海早就发现壁画会让人产生幻觉,他用话刺激赵秉文,最后让赵秉文相信自己能操控阴兵,结果在自己编出来的幻境里自杀了。
让赵秉文自食其果,这波操作男主简直帅炸了。
所有仇人都报了,看得特别解气,但剧情在搞反转的同时,也没忘了给观众“喂刀子”。
赵秉文太狠了,他以为藏海死了,高明就没用了。
但对藏海来说,高明是陪了他十多年的亲人。
高明因为喝了毒茶,在藏海面前吐血,临死前还说自己精打细算攒的钱,都是留给藏海的,听得人眼泪直流。
高明早就知道自己会死,坦然赴死,他踉跄倒下的样子,真是大结局里最虐心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份遗憾,这种“意难平”才让人忘不了。
03 癸玺封印,权谋轮回
这部剧的结局挺有深意的,留给观众不少回味的空间。
一场因为癸玺引发的权谋斗法里,好人惨遭家破人亡,争权夺利的人也没落得好下场,最后这场由赵秉文的野心搞出来的局,也以他自己自食恶果收场。
作为权力象征的癸玺,被香暗荼封印在古墓里,这场残酷血腥的权谋斗争总算结束了。
“瘖兵”和癸玺这些设定,其实也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生命的漠视。
不过,权谋斗争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
藏海从冬夏回来后,向新皇帝辞官,远离朝堂,和香暗荼隐居起来,这样平和安宁的主角结局,大家都觉得挺满意的。
但藏海走出城门时,和当年那个独自闯京城的自己擦肩而过,暗示着斗争永远不会停。
还有继承了平津侯爵位的庄之行,也卷入了朝堂的漩涡,成了权谋乱局里新的焦点。
坏人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但好人也因为复仇失去了很多,恩怨情仇说到底,还是权力把人心给扭曲了。
而藏海守住了自己的本心,开始了新的生活。
04 结语
好久没看过这么让人震撼的权谋剧了。
剧里埋的伏笔一个扣一个,逻辑特别严密,反转也特别惊艳。
主角藏海没有一直陷在仇恨里,从一个被恩怨缠身的复仇者,变成了为家国大义付出的守护者。
剧里的反派也不是无缘无故就坏,他们的人生经历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剧情里也完整展现出来了,看得人既解气又有点心疼。
每个角色都有成长变化,一起构成了一幅“千人千面”的权谋群像图。
那这个大结局,你觉得符合你的期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