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新片《·悬案》(下称《酱园弄》)作为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在金爵盛典上举行了世界首映。
当晚,陈可辛带着主演雷佳音、杨幂和李现走上电影节红毯。每位主创手持一份印有“真实奇案,众生入局”的报纸,预示着这桩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上海市井的民国奇案,即将于6月21日在大银幕上与全国观众见面。
陈可辛无疑是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在《酱园弄》首映后,上影节又举办了陈可辛特别放映活动,接连放映了他执导的《甜蜜蜜》《如果·爱》《投名状》《中国合伙人》四部影片。
6月16日晚,上海大光明1号厅的《投名状》放映结束后,陈可辛登台,与他的御用编剧张冀一起,上了一堂大师课。
有意思的是,2007年上映的《投名状》至今还在引发不少讨论,很多影迷将其看作“被低估的经典”。
作为《投名状》的编剧之一,张冀坦言这部电影是在“讲人性的黑白灰,讲人在时代下的无奈、抗争和尊严等诸多主题”。2025年,他发现陈可辛一直在往前走,《酱园弄》虽是1945年发生于上海的一桩真实奇案,但依然在用镜头讲述着时代的变化,讲述着形形色色人物的浮沉。
《酱园弄》的拍摄之难
“我拍了三十几年电影,从没一部戏有这么大压力。”在首映现场,陈可辛坦言《酱园弄》的拍摄之难。
他已经在上影节跑了三天路演,见了数不清的观众。最让他感动的是在大光明这个复古的老影院,“和一千多个观众一起看《酱园弄》。”他对这部电影精益求精,直到上映前四天才完成最终剪辑。
《酱园弄》是陈可辛藏在心里很多年的作品。2015年,经编剧朋友推荐,他读到了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酱园弄杀夫案”的故事原型,来自1945年上海一起震惊社会的碎尸凶杀奇案:长期遭受丈夫家暴的瘦弱女子詹周氏,手刃亲夫,让舆论一片哗然。
起初,陈可辛很想将其拍成一部电视剧,拿到小说改编权后,他又考虑过拍一部四个小时的长片,最终他认为,还是上下两部电影,才能更好地呈现时代的特殊性与众多复杂的角色。
《酱园弄》是关于女性困境的电影。虽然故事发生在上世纪40年代,陈可辛还是想让今天的观众产生共鸣。詹周氏是民国时期受尽侮辱和伤害的柔弱女子,她既是受害者,也是没别的路可走的施暴者。她身上有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又展现出非常复杂的面貌。近一个世纪之后,当观众从影片中回望,电影中的诸多角色都让人唏嘘——他们既是凶手,也都是受害者。
对陈可辛来说,《酱园弄》拍摄中遇到的困难比以往任何一部都大。这部戏来了好多明星,被影迷们说成“聚集内娱半个娱乐圈”,协调不同明星的档期,在人来人往中拍好每一场戏,本身就是个挑战。
“《酱园弄》是我拍过时间最长的一部戏,在虹口拍了90天。”陈可辛说,以前拍的最长的电影也才40天,哪怕是《投名状》这样的古装战争片,也请了大明星,也没《酱园弄》花的时间多。
到了60多岁这个年纪,陈可辛觉得自己“跟年轻导演没什么区别”,每拍一部新电影都是一次重启,甚至“投资越大,风险越大,压力也就越大”。“未来这几个礼拜,也是另一次冒险的旅程。”他说,每次新片要上映的时候,心里会七上八下,但他一直相信,一个导演的真诚,是可以被看到的。
洞察明星的“小秘密”
陈可辛的电影里,总能看到不可思议的明星组合。在《如果·爱》和《甜蜜蜜》中,金城武与周迅、张曼玉与黎明的搭档都塑造出经典银幕情侣形象,不仅是演员的代表作,也是华语影史的经典爱情片。
陈可辛喜欢用大明星,但所有明星在他电影里,又能挖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比如极少接拍电影的金城武,只有陈可辛能把他邀请出山。再比如《投名状》里,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联袂参演,这之后的电影里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组合。
在《酱园弄》中,依然是份长长的星光名单。“大满贯”影后章子怡以素颜甚至是“毁容”的方式出演女主角詹周氏。为了塑造这位饱受折磨的女性,她在脸上贴上疤痕,戴上假牙,颠覆以往银幕造型。陈可辛和每个女演员有个约定:不能像明星,甚至不能漂亮。在整个剧组,所有演员都展现真实的一面,期待在陈可辛的镜头下呈现完全不同于过往的自己。
合作了十多年,张冀发现,陈可辛在现场并不多讲戏,可是一进片场,所有演员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表演质感,仿佛有一种天然的魔力。他也曾好奇这种魔力来自何处,陈可辛告诉他,每次电影开拍前,自己都会找演员深入聊天,甚至聊到私人的情感、隐秘的成长轨迹。
陈可辛坦言,他拍电影确实爱找大明星,因为这是商业片的规则。但他又不甘于拍纯粹的商业片,所以就想着从大明星身上挖些别人没发现的“小秘密”:“把这些小秘密换个法子写进剧本里,让观众看到他们从来没展现过的另一面。反过来,这些明星也乐意去表演一些没做过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在他身上是有的,或者跟他的一些经历有关,他自己也会演得更嗨。”
用这种方式,陈可辛挖出了很多明星背后的真实性。比如《甜蜜蜜》中的黎明,本是如日中天的香港四大天王,却在电影里饰演一个在感情上非常天真、纯粹,甚至有点傻乎乎的角色。他在黎明身上挖到钝感特质,也依靠电影剪辑手法,捕捉藏在他性格最深处的清澈。
拍《中国合伙人》时,陈可辛也没料到,外表俊朗的黄晓明竟能饰演两次高考落榜的农村青年成冬青。恰是因为两人在前期聊戏时,黄晓明一直强调,自己就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屌丝”。
与陈可辛合作了31年的造型师吴里璐,曾经改造黄晓明等明星的外形,而今也改造了《酱园弄》里二十多个演员,“把他们变成另外的人。”陈可辛说,观众因为明星走进电影院,但看到影片时又忘了演员,他们看到的不是黄晓明、章子怡,而是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青年成冬青、民国时期的妇女詹周氏。
“身为香港导演,我们在市场环境中成长,不习惯被叫艺术家,我们就是电影工厂里面的‘管理员’。”陈可辛坦言,导演并不是作家,而是给方向的人,每一部电影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中囊括了编剧、演员、摄影师、美术、剪辑等环节。“没有好的剧本,就不会有好的电影。”拍完《酱园弄》后,陈可辛更加意识到一个命题:“这世界上所有人的输赢与命运,好像都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力量,而是因为一些外围的、更大的东西。”
陈可辛自认为是一个在悲观主义的框架下乐观做事的人:“我是那种每次都觉得很难,都焦头烂额,结果又冥冥中好像很幸运的人。这次拍《酱园弄》,我们不停说有电影之神眷顾我们,无论过程多困难,最后都能解决。”
《酱园弄》在上影节的上映,像是陈可辛写给父亲的“电影家书”。父亲生前一直想拍一部有着上海弄堂烟火气的电影,就在影片开拍前几个月,陈可辛父亲去世。当他戴着父亲遗留下的手表执导《酱园弄》,拍下上海的石库门和青石板,如同替父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