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尾声的在播剧题材挺多的,古装剧有《折腰》《藏海传》《韶华若锦》,刑侦剧有《刑侦12》,还有文物保护剧《护宝寻踪》,5月28日晚又上线了悬疑剧《在人间》和现偶剧《陷入我们的热恋》。
就是一直有固定观众的题材没出现——历史战争剧。没想到这时候还真来了,20集革命战争剧《我叫张思德》在5月29日晚上9:30于CCTV-8重磅开播。首播1集,收视率轻松破1,直接拿下全国收视率第1的位置。
才播1集,就看得我眼泪止不住。这部剧没啥宣传,也没流量明星,爱奇艺热度不高,估计好多人还不知道它开播了。但看过的人都在夸,豆瓣评论全是好评。不管是演员演技,还是画面质感,都找不出一点问题。张思德的故事也太让人感动了,以前只在课本上听老师简单提过,看了这部剧,才对这个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草根英雄特别接地气。
这部剧算是第一次完整展现张思德从农家少年到人民战士的一生,把课本里简单描述的故事变得更鲜活了。本以为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拍,结果没想到用了倒叙,开头直接是张思德当警卫员的时期。
张思德劝毛主席喝粥,毛主席却惦记着他给母亲的信写好没,张思德拿出信念给毛主席听,毛主席夸“情真意切,写得好啊”,还说他有几个错别字,要帮他改。张思德说“主席都操心大事的,没想到还管这点小事”。毛主席笑着说“操心人民的事就是大事,你娘也是人民的一员啊!”
开头这段温馨的唠家常,直接定了整部剧的调子——“为人民服务”,也为后面张思德牺牲的镜头带来了巨大反差。因为烧炭任务重,他主动申请去农场帮忙。天降大雨,炭窑坍塌,战友小白冲进去抢炭,张思德让他赶紧出去,自己却冲进去帮他。雨越下越大,滑坡越来越厉害,关键时刻,张思德猛地推开战友,身体被垮塌的黄土掩埋。29岁的生命在泥水里凝成了永恒的丰碑。他那封没写完的家书,也是毛主席亲自修改后寄出的。
此时无声的牺牲,比千言万语都震撼。先演1944年炭窑牺牲,再回溯童年,英雄的形象特别真实,这种结构还挺吸引人。
接下来就是回忆:张思德的出生,吃“千家饭”长大,和小伙伴们在田间跑着玩,成了18岁的少年。1933年,红军为开辟川陕根据地来到四川仪陇,斗地主、分粮食,老百姓的日子有了盼头。但只要听说红军要来,当地的土匪恶霸就总出来捣乱。原金城寨寨主王吉,已经被国民党收编,成了国民党川军团长。他知道村里有人参加了红军,直接当着村民面,残忍杀了杀猪的牛家人,现场鲜血淋漓。
牛娃子(牛家孩子)得知父母遇害,当时就想冲去报仇,几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拦住他,怕他报不成仇,自己反倒丢了命。张思德这时大家还喊他小名谷娃子,比同龄人显得更成熟冷静。最后他和另一个伙伴冒充大地主林守信家的伙计,去金城寨给王吉送礼。好不容易要取得信任了,没想到林守信家真派了两个人来送礼,撞上了。计谋被拆穿,两人被关进了水牢。
这部剧真让人看到了土匪有多嚣张残暴,不仅有水牢折磨人,手下给土匪头子端鸡汤,因为太烫,直接泼在了手下头上。而且反派为了挑拨离间,还穿着红军衣服灭了首富林守信全家,然后放出谣言,让林守信儿子林俊卿和红军为敌。好在林俊卿也挺聪明,冷静下来后,识破这是王吉的诡计。
一看到土匪的场面,就让人气愤,敌人又残暴又狡猾。看到少年们勇闯国军要塞金城寨,都替他们捏把汗。看到张思德被吊在城墙上,血都流进眼睛了,王吉拿刀指着他,他还是坚定地说自己不是红军。
也是这一年,张思德得到了独立团团长陈宝明(聂远饰)和营长谭根红(于震饰演)的赏识,加入了红军。
牛骏峰真的演得挺好的,少年时眼里的光和牺牲前攥紧的拳头,让英雄有了烟火气的温度。还有念信的时候语气特别真诚,全是惦记母亲的话,但脸上却是对工作的坚定。毛主席指出错别字时,他尴尬笑的神态,情感细腻极了。
虽然这部剧没名气特别高的演员,但演员都是熟悉的实力派,演得很自然。各种场景也拍得特别真实,金城寨地形还原得好,到处都是树木,易守难攻的特点很明显。看到川北老乡放鞭炮迎接红军那段,真像看到亲人回家,太亲切了,红军对百姓好,所以民心所向。
剧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也和教科书里描述的基本一致,建议学校组织学生看看。这部剧让人感受到张思德把平凡做到极致的坚守,这种品质,现在的年轻人真该看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