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电影滚烫年华举办公首映礼奋斗者群像打造有温度城市档案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电影滚烫年华举办公首映礼奋斗者群像打造有温度城市档案

    电影滚烫年华举办公首映礼奋斗者群像打造有温度城市档案

    《滚烫年华》5月10日正式上映,还在深圳举行了首映礼。《滚烫年华》是第一部专门讲深圳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纪录片,镜头记录了8组“普通得容易被忽略”的深圳劳动者的故事:仓管诗人给深圳写诗,退休的打工妹张罗着工友聚会,年轻妈妈为了拿到城市户口到处跑,留守儿童在深圳和老家之间来回跑,程序员在深夜舞台说脱口秀,人工智能产品走进了老年市场,刚毕业的大学生走进工联会,大国工匠回忆过去的故事……他们散落在这座“奇迹之城”“创新之城”“梦想之城”,串起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这座城市发展的印记。电影的主创团队和5组电影里的“普通人”主角参加了映后的互动环节,现场观众特别欢迎他们。

    纪录电影《滚烫年华》深圳首映礼合影留念

    影片质朴真诚 打动人心

    未来将推更多“滚烫年华”系列作品

    电影放完之后,这部片的制片人、财新传媒副总裁,财新创意董事长周智琛带着导演王绍涵和其他主创团队,在热烈的掌声里上台。他说:这三年来他们拍的点点滴滴,让他觉得真实的力量特别不一样。以后他们还会拍第二部、第三部,用更轻松、更自由的方式,拍出更好的电影。导演王绍涵也说:虽然这部电影是个指定的主题,但他们就像“妈妈”照顾孩子一样对待它,也像“妈妈”一样保持朴实和真诚。

    电影里的主角们也上台说了自己的观影感受,“特区第一代打工妹”郑艳萍很激动地说:“我来深圳43年零3个月了,我觉得人这一辈子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是不是真正深入地生活过,有没有丰富的经历,能不能从中得到感悟”;“大国工匠”陆建新也说:电影鼓励着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争取每件事都能做好。

    影片主角纷纷上台与观众分享观影感受

    调研百人,跑遍全城 获评“有温度的城市档案”

    电影的主创团队都来了,和观众聊得很投入。拍这样一部要体现深圳特色的电影,怎么在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大历史里,找到最合适、最有代表性的拍摄对象,还要把主流的讲法和普通人的故事平衡好,这是主创团队最大的难题。导演王绍涵说:为了这个,他们跑遍了深圳11个区,采访了差不多一百人,才攒够了足够的素材和真实的感受。

    现场观众好评连连

    首映礼看完电影后,很多媒体人都对电影评价很高。文化学者、导演胡野秋说这部电影是“打上了深圳烙印的电影”;文化学者王世泰夸电影“没有演的痕迹,没有刻意修饰,深圳的原创精神就在这里,为深圳的故事点赞”;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则说“电影用真实的叙事,讲了几十年的事,慢慢地说,很真实很朴素”;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家刘晓说“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年轻视角突破主流叙事 精品之作构建深圳影像档案库

    在《滚烫年华》真实的镜头里,既有奋斗的热乎劲儿,也有诗意的沉淀。王绍涵导演这样讲电影的深远意义:“当一个仓管员每天坚持写诗,当一个退休的特区打工妹想办一场40周年的工友聚会,当一个年轻妈妈琢磨着怎么拿到城市户口,当一个留守儿童在深圳和老家之间来回跑,当一个程序员在业余时间说脱口秀,当人工智能产品进了老年市场,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走进工联会,当一个大国工匠开始回忆那些火热的过去,这部电影,献给所有努力打拼的人,意义就一直在。”

    《滚烫年华》想跳出主流的讲法,用更年轻、更轻松的视角,讲一个不一样的深圳故事。作为深圳市总工会“工夫”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部,《滚烫年华》入选了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巡展;进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影像典藏工程;选上了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的年度项目大展;入围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的复评,还有第十届金红棉影展的展映;进了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社会纪实类推荐作品和最佳音效类推荐作品。“工夫”系列纪录片以后会慢慢建起深圳城市发展的影像档案库。

    “这座城市光鲜亮丽的样子,其实是无数普通人用双手撑起来的每一天。”从5月10号开始,《滚烫年华》就在全国影院热映了,真实的影像就像一面更真实的镜子,照出了平凡生活中那些不声不响、坚强又火热的成长。

    《滚烫年华》主创团队合影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钓系美人岳雨婷让观众记住角色不同质
    下一篇
    因为她我才看了这部末世新片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