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女性编剧对行业影响力被低估
    首页 娱乐星闻 明星资讯 女性编剧对行业影响力被低估

    女性编剧对行业影响力被低估

    作者:Grady Hendrix

    译者:覃天

    校对:易二三

    来源:Film Comment (2014年9月4日)

    1 《岁月神偷》

    香港电影中的女性在哪里?按老一套的说法,如果你现在这个圈子里想拍部票房大卖的电影,得找个内地女演员加个香港男演员才行。香港在上世纪80、90年代出过不少银幕天后(张曼玉、林青霞、杨紫琼),可现在呢,几乎所有的明星资源都被来自大陆的女演员包揽了。

    我喜欢郑秀文和杨千嬅,但她们的票房号召力,还真比不上巩俐(《迈阿密风云》《艺妓回忆录》)、章子怡(《卧虎藏龙》)、汤唯(《色,戒》《骇客交锋》)、周迅(《云图》)、李冰冰(《功夫之王》《生化危机5:惩罚》)和范冰冰(《泰囧》《钢铁侠3》)。

    在影视圈,除了演员,最惹人注目的岗位就是导演了,可香港女性在这个行当里也没啥竞争力。

    许鞍华是这行里最重要的女性导演之一。张艾嘉是大明星,但从1997年到现在,她才拍了5部电影,许鞍华却拍了11部。

    《岁月神偷》

    罗卓瑶是香港艺术电影的代表人物,但她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巅峰期后,拍片速度就慢下来了。张婉婷也是,虽然她当《岁月神偷》的制片人挺成功的。黄真真和麦曦茵偶尔有人提,但目前好像都没啥大影响。

    张婉婷

    这情况挺奇怪的,尤其是当你发现香港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三个人居然都是女性的时候:方逸华和丈夫邵逸夫爵士一起管着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施南生和当时的老公徐克一起创办、经营着他们的电影工作室(她主要当制片人);周梁淑怡则管着香港佳艺电视,80年代还给徐克、许鞍华这些新导演提供了工作机会。

    只有闪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才能在今天的香港电影里看到更多女性身影——具体说,你得去她们当编剧时待的又黑又乱的房间。因为作家和编剧通常不被人注意,加上很多香港作家的作品还没翻译成英文,她们很容易被忽略。

    《岁月神偷》

    但女性编剧和小说家对香港电影影响巨大,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就是张爱玲。她最著名的书和故事写于1941到1945年的上海,讲的是解放前中国女人的命运。她关注的是生活中“平淡无奇”的时刻,后来也被批评写东西缺了点政治色彩。但这可不是说她的文字无聊。就像她在1944年一篇影评里写的:中国女人最大的难题是,“面对习惯了三妻四妾的中国男人,摩登女性咋才能过上充实日子?”

    2 《太太万岁》

    张爱玲肯定懂。就像小说家佩勒姆·格伦维尔·伍德豪斯发现的,在被占领的国家想保持中立根本不可能,张爱玲和日据政府的一个中国官员胡兰成结了三年婚,后来就被大家骂成“通敌者”,就算胡兰成后来为了别的女人离开她,大家还是这么看她。

    张爱玲想为自己辩解,但挡不住仇恨传开。当张爱玲从日本监狱里救出来的作家柯灵说要重印她战时的一本文集时,他被人狠狠骚扰。有个评论家骂张爱玲是“日据时期的行尸走肉”,说她“让观众继续沉迷在熟悉的小市民麻木和痛苦里”。

    1950年,她觉得在内地没前途,就搬去了香港,1955年又移居美国,后来在那儿过完了一辈子,在共产党中国被当成“亲美派”。她在那头成了隐士。1995年秋天,张爱玲在洛杉矶去世,过了几天才有人发现她没了。

    不过到了六七十年代末,大家又对她作品感兴趣了。她去世时,在她公寓里找到的最后一本没出的书,正式出版前就印了30万册,全卖光了,不得不加印10万册,发行当天才有书卖。

    张爱玲在上海时写过些普通话对白的剧本,《不了情》(1947)和《太太万岁》(1947)都挺火。她到香港后,主要给电懋公司写电影剧本,但对香港文化不熟,成了写喜剧的障碍。后来只好请别的编剧改她的本子,导演们也得想办法避开她在剧本里写场景的方式。

    现在几乎没人夸她的剧本,所以说,对香港电影影响大的是她的小说和故事,不是剧本。

    3 《倾城之恋》

    许鞍华把张爱玲的两部作品拍成了电影,《倾城之恋》(1984)和《半生缘》(1997),(译者注:2020年,许鞍华又拍了《第一炉香》。)《半生缘》是张爱玲用化名写的连载小说。《倾城之恋》是她1943年出版的14部中篇之一,讲二战前,一个离婚女人和花花公子谈恋爱的事(后来她还把这个故事改成了舞台剧)。

    《倾城之恋》

    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1994)改编自她的另一部短篇。最出名的可能是李安改编的《色戒》(2007),这是她少有的直接涉及政治的故事之一,梁朝伟和汤唯演的,拿了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金马奖一堆奖,但也让汤唯在内地的事业受限了。

    要说这事还挺讽刺的。评论家觉得,汤唯演的王佳芝,其实就是以张爱玲自己为原型的——天真的王佳芝痛苦地醒悟,就像张爱玲自己的幻灭(最终被逼得心爱的上海都回不去),这主要是因为她第一任老公。

    现在,张爱玲在香港地位很高。虽然她从不从政(她甚至不公开表态政治立场,这在当时几乎必须),就想写家庭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温和而平静”。可刚开始写作时,大家觉得这是“政治懦弱”,给她惹了麻烦。但张爱玲不是唯一在香港电影里有地位的女性小说家。

    《倾城之恋》

    能和张爱玲比的还有李碧华,她的书被拍成很多电影:比如1987年关锦鹏的《胭脂扣》、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同年徐克的《青蛇》和2004年陈果的《饺子》。她还给程小东的《古今大战秦俑情》(1989)、罗卓瑶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1989)、方令正的《川岛芳子》(1990)和金杨桦的《鬼干部》(1991)写过剧本。

    李碧华和张爱玲一样,不爱露面,也不愿被拍照,而且她也像张爱玲那样,写了《霸王别姬》《饺子》《青蛇》这些自己改编的电影剧本。

    4 《青蛇》

    这两位小说家和编剧之后,冒出了一大批女性编剧,她们写了好多香港标志性的电影。

    《青蛇》

    除了李碧华,还有很多女性给徐克写剧本,比如他早期团队的邓碧燕(写了《黄飞鸿》《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白发魔女传》),还有他后期加入的许莎朗(写了《梁祝》《花月佳期》《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陈可辛的UFO(United Filmmakers Organization)公司,还有他后来办的Applause影业,简直是女性编剧的“摇篮”,比如写了《金枝玉叶》的许月珍、《甜蜜蜜》的编剧岸西,还有写了《嬷嬷帆帆》《金鸡2》《如果·爱》《武侠》的林爱华

    就连那些男性角色很多的电影,比如杜琪峰拍犯罪惊悚片的根据地——银河映像,编剧团队里也有女性。银河映像的电影通常是一群编剧一起写,有时会联合署名,其中一个是欧健儿,2001年以来,她写了《机动部队PTU》《神探》《夺命金》这些。

    更别提卓韵芝(《初恋滋味》《出埃及记》编剧)、张艾嘉(《心动》《想飞》编剧)、陈淑贤(《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我是谁》《东京攻略》《桃姐》编剧)等等了。

    《桃姐》

    为啥写香港电影的女性这么多?我觉得吧,编剧在电影里是最没地位的,而在香港,编剧地位更低。因为“飞纸”(片场临时改下一场戏的剧本)和“嘴唇强奸”(后期给演员配音,跟编剧写的台词完全不一样)这些操作,让编剧更没价值了。

    但换个想,电影剧组每个岗位女性都少,香港女性编剧占主导,这事儿还挺反常的。

    5 《黄金时代》

    而且,不管现实中编剧被多差,这些女性编剧在香港电影里都被捧成“神”,导演和制片人反倒常被写成“坏人”。

    严浩的《滚滚红尘》(1990)到韦家辉的《再生号》(2009),编剧被写成受折磨的天才,导演在太多电影里成了“投机取巧的小人”。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比如许鞍华在最新电影《黄金时代》里,让中国作家萧红“永垂不朽》,这部电影在多伦多放映前,就被定为威尼斯电影节闭幕片。

    《黄金时代》

    萧红像莫扎特写乐谱那样敲打打字机时,肯定也等着受折磨、有激情、疯狂找灵感。许鞍华拍电影人的电影时,你能感觉到那种“看不见的敬意”,比如《桃姐》里,刘德华演的制片人罗杰,开会时被人叫来叫去,孤独一个人吃晚饭,还在老人院里闲逛。

    《桃姐》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钱力无限微短剧创造数字经济新收入
    下一篇
    藏海传冬夏女王道块铎旧情方知永荣王爷面具人关系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