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731国庆档500亿稳了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731国庆档500亿稳了

    731国庆档500亿稳了

    文娱商业观察

    文/德黑兰

    估计很多人还记得,2025年初,导演陈思诚曾公开说过,中国电影市场有一条票房红线——480亿元,一旦低于这个数,70%的影院可能就撑不下去了。

    这话可不是吓唬人,而是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最真实的现状。

    灯塔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24年有57%的观众全年就去看了一次电影,2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占比更是降到了21%。对应来看,大家一直盼着的500亿票房彻底没戏了,全国电影总票房就停在425.02亿元,成了除了疫情那两年(2020年和2022年)之外,最近十年里的最低值。

    但今年,情况好起来了。

    靠着暑期档差不多120亿的票房带动,截至《》上映前,内地电影市场的总票房就轻松突破了400亿。这个成绩不光比2024年全年425亿的总票房提前了76天,还让冲击“年度500亿”这个目标,从以前觉得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变成了现在努努力就能达到的现实。

    那接下来,能不能补上“年度500亿”的空缺,基本就看两个关键因素了——正在上映的《731》和即将到来的。

    难以被拒绝的《731》?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

    侵华日军731部队的细菌战暴行,是咱们民族心里最黑暗的一段集体记忆之一。

    据统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新馆开放到现在,已经接待了一千多万观众。而在抖音上,#731这个话题的播放量都超过了94亿。大家心里积攒的这种情绪,不光让《731》成了“把历史真相展示出来”的一个载体,还让它实现了很少见的“老中青”几代人都感兴趣的突破。

    再加上,央视新闻、新华社、人民日报这些权威媒体比片方自己还早公布定档消息,选了9月18日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不少影院还把首场放映定在9月18日上午9点18分,搞得挺有仪式感。这些做法又给影片增加了不少分量和可信度,让观众更相信,这绝不是一部只想着赚钱的噱头电影,而是对历史真相的“沉浸式审判”,是对遇难者的认真告慰。

    所以,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上映前,《731》在猫眼上的“想看”人数涨到了453.7万,超过了之前排第一的《唐人街探案3》,成了这个平台上内地电影史上“想看”人数最多的电影;预售票房成了春节档后第一部(不算点映)预售破亿的片子,首映日预计排片场次也突破了25.5万场,超过了《速度与激情9》和《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刚上映时的22.8万场,拿下了中国电影史上首日排片场次的冠军。

    等到正式上映第一天,《731》不光超过了《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了中国内地电影史上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还用24.6%的上座率、935.5万人次、3.44亿的票房,画出了一条很猛的赚钱曲线。

    不过,这可不代表《731》现在就能“半场开香槟”了。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观众对《731》的期待太高了,对那段黑暗历史的感觉也太深了,这给影片的热度传播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也让它有了比普通商业片更特别的吸引力,但同时带来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必须经得起大家一帧一帧地在放大镜下看。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731》不是第一个拍这个题材的电影。1988年在香港上映的《黑太阳731》,早就用很尖锐的手法深刻揭露了日本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片子里解剖的镜头都是专业医生演的,而且用的是真的尸体。这种对历史真相的直接展示,不光以前学校会组织大家看当纪实教育片,到现在在豆瓣还稳稳地保持着8.1分的高分,成了这个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里绕不开的“标杆”。

    其实,看看现在社交平台上观众的反馈,已经有不少人对其历史还原得够不够深刻、内容呈现合不合理提出了质疑,更有人表示“给高分对不起良心,给低分对不起先烈”。

    看电影本身就是个人的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如果《731》最后没能攒起好的口碑,反而让失望的情绪越来越厉害,这不管是观众还是行业,肯定都不想看到,也是国庆档扛不住的压力。

    各有所长的“国庆军团”?

    说真的,今年国庆档自己的情况,本来就经不起什么大风大浪。表面上看,今年的国庆正好赶上中秋,8天的长假不光让看电影的时间变长了,还叠加了中秋“家里人聚一起”和国庆“休闲花钱”这两个好场景,市场空间比往年大多了。与此同时,已经官宣定档的14部电影也各有各的长处,既有和这个档期特别搭的陈凯歌“志愿军”系列的最后一部,有主打奇幻视效的大IP续作,有凑齐华语电影顶级阵容的港式犯罪片,也有光线影业和易中天一起搞的三国题材动画电影、韩寒监制的家庭都市喜剧,还有龙氏动作喜剧这些类型,整体上覆盖了所有年龄段、各种喜好的观众。

    但是热闹归热闹,就能发现,今年的国庆档并没有那种能“定海神针”的超级大片。

    具体来看,靠着前作攒下的IP优势,华策主导的《刺杀小说家2》现在的“想看”人数遥遥领先,在国庆档里绝对是第一梯队。从电影的硬件条件来看,它确实有本事支撑住这种领跑的势头。

    对比前作,华策不光换了主演阵容,在保留董子健、雷佳音的基础上加入了邓超,组成了一个更有看头的演员组合,也把编剧从陈舒他们换成了曾做过《风犬少年的天空》《雄狮少年》的里则林,在原著人物和世界观的基础上,原创了新故事。

    同时,华策还进一步放大了这个IP的标志性优点。从已经放出的预告片来看,《刺杀小说家2》的特效镜头不光比前作更多,视觉冲击力和感官刺激感也全面升级了。

    但要强调的是,2021年春节档的时候,《刺杀小说家》的评价就特别两极分化,而且国产奇幻电影本来就是电影市场里公认的“硬骨头”,怎么把想象落地和故事讲扎实之间的平衡问题,让这类电影的创作和市场接受度一直面临很高的挑战,最后大多是“出力不讨好”的结果。

    《刺杀小说家2》的票房还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和它一比的《志愿军:浴血和平》虽然是国庆档现在唯一一部国产战争片,但这个系列前两部的票房成绩都一般般,大众口碑还在往下滑。再加上陈凯歌捧陈飞宇的意图更明显了,这部电影想在大家对主旋律普遍看腻的情况下冲高票房,基本不可能。

    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两部电影的口碑别太差,基本能拿到15到20亿的票房。

    这意味着,今年国庆档的总票房超过2024年,基本是肯定的了。如果《刺杀小说家2》《志愿军:浴血和平》或者《熊猫计划2》《浪浪人生》《震耳欲聋》《风火山林》这些中等体量的电影能有比预期好的表现,就更有可能往25到30亿的高一点的目标冲了。

    总的来说,国庆档票房能有多高,就看现在的“国庆档电影们”能不能真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量变”催生“质变”。

    500亿,可期待但并非稳赢

    最后,说回“年度500亿”。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市场还差不到100亿的空缺,看起来好像很容易补上,但始终不算“稳赢的局面”。

    截至稿前,对《731》,猫眼预测的总票房是15.88亿,比上映首日提高了2.77亿,但灯塔却从上映首日的13.66亿下调到了11.84亿。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据打架”,更多可能是因为对“历史教育价值”和“赚钱能力”的估值不一样。如果接下来电影能一直卖到下面的城市,而且观众的反馈从“发泄情绪”变成“反思历史”,那就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猫眼的预期;反之,如果口碑一直两极分化又没有新话题带热度,那就会向灯塔预测的11亿靠拢。

    换句话说,《731》最终的票房怎么样,就看它的口碑稳不稳定、后续运营好不好了。但无论如何,但它成不了第二个《南京照相馆》,已经是肯定的了。

    国庆档方面,现在最大的悬念肯定是在《抓特务》身上了。这部电影是冯小刚继《芳华》后的又一部年代大戏,由雷佳音、胡歌主演,故事翻拍自经典反特剧《无悔追踪》,内容风格很鲜明,大家也很期待它上映。但据多个消息源说,这部电影因为有些情节涉及敏感内容需要重新剪辑,能不能赶上国庆档现在还不好说。

    更明显的是,大麦娱乐已经把《毕正明的证明》放进了国庆档,这个操作背后的意思可能是,《抓特务》还有《特立独行》《爆水管》估计都和今年的国庆档没关系了。

    除了《731》和国庆档这两个关键因素,参考往年,“国庆档之后到跨年档”的票房也能给“年度500亿”的实现帮大忙。而今年目前已经有《疯狂动物城2》《阿凡达3》这两部好莱坞顶级IP的续集,还有《无名之辈3》和柯汶利继《误杀》《默杀》之后的“第三部”《匿杀》,确定要在这个时间段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阿凡达3》攒热度,《阿凡达2》已经官宣要在10月2号到8号在全球各地大规模重映,只放3D版。

    不过,这也可能是一种信心不足的信号。毕竟,《阿凡达2》的票房从预期的30亿“掉”到了最后的16.98亿,不光是一部电影的失败,更反映了好莱坞IP在中国的吸引力在下滑这个现实,而且对“阿凡达”这个系列的口碑造成了没法挽回的消耗。

    “花架子”再多,是骡子是马,都得拉出来溜溜。同样的,“年度500亿”可以盼着,但绝对不能靠IP的噱头或者档期的红利稳稳拿到,最终还得靠每部电影用过硬的品质来接住观众的信任。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巫师衍生剧变独立电影希里加入耗子帮
    下一篇
    克里斯埃文斯TOP10最佳电影按烂番茄评分排序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