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红果掐尖编剧之道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红果掐尖编剧之道

    红果掐尖编剧之道

    对于编剧来说,此前红果可能只是一个备选项,但现在却成了必选项。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陈浩

    编辑|张昊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几个月,红果正使劲拉拢编剧,想“截流”整个短剧行业的内容源头。

    继4月底更新了激励计划之后,单剧本保底涨到了5万~12万元,编剧分成比例全部提到20%,全面实施“全生命周期”分账。

    5月底,红果第一次公开单月剧本分账,4月总金额超过了4000万元,有100多部短剧的编剧分账破了10万元。

    给好几个平台写稿的编剧任小涵告诉《中国企业家》:“10万的价格早就有了,但其他平台能拿到这个价格的编剧并不多。红果推出政策后,真真切切有很多人拿到了10万。”有媒体统计过七猫、阅文等平台的编剧分账政策,保底分账在3万~10万元,分账额度最高也能到20%,和红果差得不多。

    好些编剧跟记者说,今年以来,红果已经成了编剧群体首选的签约平台。

    手里有十多部红果爆款剧的编剧告诉《中国企业家》,她最看重“全生命周期”分账机制。她的作品《美飒甜心》去年10月上线红果,到现在已经拿到了超过100万的分成。“现在每个月还能有两三万入账,”九九说,“5月底刚上线的《200斤的她绑定系统后美又飒》,按现在的势头和半年的分账周期,可能最终能到五六十万,但改革后,说不定也能突破百万。”

    来源:红果短剧APP截图

    钱给得多了,想进来的人一下子多了好多。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短剧编剧,能看到大量从业者经验分享,最多的就是怎么才能和红果签约。

    这大势看着已经“不可逆转”了。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25年5月,红果月活用户规模到了19920.7万,快赶上长视频平台优酷的19975.8万了。而在短剧赛道,排第二的河马短剧只有4095.8万的月活跃用户。

    今年初,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还在公开演讲里点名红果,批评它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让内容方“二选一”。龚宇说,红果要求制作方在协议期内,所有内容都不能和其他平台合作。

    但到了年中,随着分账比例提高,就算红果不要求“二选一”,编剧也会主动选它,剧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

    现在,编剧和红果直接合作的主要办法是填“红果短剧-剧本合作申请”问卷。问卷列了个人简介、工作室简介、已上线项目、近半年月产能等10个问题。

    “已上线项目”是关键,没爆款傍身,大量编剧第一步就被卡住了。

    “新人没机会了”,最近成了行业里大家都在聊的事。

    “2023年下半年,红果刚开始那会儿,平台编辑会主动和编剧联系。”任小涵说,现在情况反过来了,就算开通了白名单,红果的审核也更严了,审核集数从原来的10集变成了30集,好些编剧都说过稿率明显下降了。

    新人编剧想在红果签约、过稿,除了持续申请、投稿,挂靠在大编剧工作室下面成了更常见的选择。任小涵当过九州主编,“每天打开邮箱就是‘99 ’未读邮件,更别说红果一天能收多少稿,但其中99%的剧本可能都不能用。”

    编剧一梦的工作室在西安,现在手下有20名编剧。

    “这几年找我的编剧少说也有几百名,但能留下的就这20个。”

    一梦说。

    而且,红果越来越“紧抓内容”了。

    上线初期,编剧多通过承制方和红果联系,红果提供同为抖音旗下的番茄小说的IP资源,承制方主导剧本开发和拍摄。2024年,红果的免费模式成了市场主流后,它开始和部分编剧签长期合作协议,编剧能拿到10%到20%的分成激励。

    直到2025年分账模式扩大化,红果变成了编剧和承制方的双选平台。编剧改编番茄小说IP成剧本,上传30集试稿,审核通过并完成评级后,编剧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本,红果支付保底费用。承制方在后台选剧本,剧在红果播出后,平台产生的收益会持续给编剧和承制方双方分账。

    5月底,抖音内部成立了“短剧版权中心”,彻底打通了番茄小说、红果、抖音三个APP的短剧生态。

    摄影:姜辰雨

    通过分账,提高编剧在产业链里的“权重”,让他们围绕番茄小说IP做剧本,红果正在通过对内容的“控制”,筑起自己的护城河,这也被行业认为是“去中间商”。

    今年上半年,红果已经跑出12部观看量破10亿的短剧。其中10部剧的数据海报上,能明显看到“改编自番茄小说”的标注。

    在编剧群体里已经形成共识:改编的过稿率远高于原创。

    虽然同质化、“一本多拍”成了常态,但刚入行的编剧第一课,都是研究红果的爆款。

    在红果的编剧都明白,自己只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但每个人都只能“困”在里面,脱不了身。

    草创时代

    九九、一梦、任小涵都是在2022年到2023年进的短剧行业。这比红果上线早,红果2023年8月才推出独立APP。他们的共识是,现在和那时候比,编剧卷的程度根本不是一个档次,“那时候随便写写,就有人买单”。

    但随着时间推移,分化越来越严重。

    在红果免费策略成了市场准则后,爆款就成了编剧“定价”的唯一标准。

    这对不少晚来的编剧来说,是一座跨不过去的大山。

    九九入行前是标准的传统影视人:科班出身,做过长剧和电影,当过编剧和导演。有段时间缺活干,她在朋友介绍下才开始写短剧。“当时一部剧本就五六千块钱,很便宜。但也简单,一集大概350到400字,100到120块钱,一个本子60集左右。”九九说。

    2022年下半年,短剧行业还是以男频短剧(主要受众是男性)为主。九九写了一段时间“最强赘婿”“歪嘴龙王”之类的作品,但和个人审美不符,一直没找到门道。直到2023年初女频短剧出现,她全面转型,终于出了爆款。

    “有了爆剧傍身后,就开始四五万、五六万这样往上涨了。”九九说,到现在,她的剧本保底费用是10万元。看到行业的发展态势,2023年3月,她成立了工作室。

    红果入场后,九九很早就和它合作了,也是典型的受益者。

    去年10月上线的《美飒甜心》成了她第一部分账破百万的作品。她说今年初和景阅文化合作的《双世萌宝》,放以前,她判断只能勉强回本,但免费端的分账让收益翻了好几倍。“相比占充值流水1%~2%的付费端收益,红果能给编剧10%~20%的高比例分账。”九九说。

    除了收益更高,和红果合作的另一个好处是规则清晰透明。“至今还有个网络大电影公司欠我1万块钱剧本费。”九九跟记者说,这种情况在红果没出现过。

    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底,一梦也是在朋友推荐下进的短剧行业,但她不是科班出身,之前干过金融、剧本杀。“当时特别简单,只要你有个朋友写过,你看完他的稿子,就知道怎么写了。”一梦说,“说实话剧本杀比短剧难写多了。”

    一梦最开始合作的甲方就是陌陌言情网、磨铁文学等头部机构,主攻原创付费短剧。2024年才开始和红果尝试合作,她是“水土不服”的那类编剧。

    “用付费思维写的短剧在红果很难过稿,尤其是IP改编还要比稿。”她说。

    “权重”上的差异也很明显,这是早进红果体系的编剧都心知肚明的事。红果对剧本的评级分S 、S、A 、A四个级别,除了剧本类型、集数、时长等客观因素,剧本方和红果合作的时间、历史作品的爆款率,都是重要考量。

    一梦进得晚,很吃亏。她之前都是跟收稿平台合作,没直接接触过红果。她之前比较在意打款问题,按红果的流程,从剧本立项到完本结款,大概需要半月至数月。

    “但编剧今天完稿,我至少明天要把钱打给他们,如果全力以赴做红果,垫资问题可能就把我拖垮了。”一梦也知道直接和红果对接最好,保底和分成额度都能更高。她最近也开始向同行学番茄小说IP的改编窍门,上手了十几个作品的改编,尝试和红果直接对接。

    “流水线”

    有机构统计,从去年6月到今年3月,红果的分账规模粗略估算近27亿元。在“钞能力”的影响下,红果和编剧的“地位”明显反转了。对编剧来说,此前红果可能只是备选项,现在成了必选项。

    红果的免费短剧模式成了行业绝对主流。去年8月,还有《无双》这样的付费短剧创下8天充值流水破1.2亿的纪录。但到了去年底,付费短剧的市场大盘下滑严重,不少从业者都认为2025年会是付费短剧退出历史舞台的节点。

    这对编剧群体来说是利好,因为在分账体系下,他们是最大受益者。免费短剧发展过程中,红果以番茄小说庞大的IP为基础,签约编剧做剧本,和承制方合作,由后者完成拍摄。

    一定程度上讲,“紧抓内容”的红果,把短剧制作链条变成了“体力活”“流水线”。

    从产业布局看,短剧核心制作地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而在劳动力密集、成本低的二三线城市。

    对编剧来说,怎么赚到钱?答案现在很直接:第一,在红果播,开放免费权限;第二,研究红果的爆款。

    红果也有意通过树立标杆来“引导”创作方向。今年上半年,平台已经跑出12部观看量破10亿的短剧。5月更是以4天1部的速度接连放战报。除了《家里家外》《他偏要抢》两部,其他10部海报上都能看到“改编自番茄小说”的标注。

    “改编IP有小说数据打底,改得快,(比原创)过审率高。”一笑乘歌分享她改《神算小财神》时的节奏,“80集剧本7天写完,比原创快一倍。”

    “虽然红果不拒收原创剧本,但实际操作中,原创和改编比,过稿几率只是后者的几分之一。”2023年底进短剧行业的编剧任小涵说。

    像《家里家外》这种原创精品短剧,有编剧提到,本质是“长剧思维 短剧节奏”的实验,需要专业演员和高预算支撑。但红果多数项目还是“低成本快周转”,普通编剧写“萌宝”“甜宠”等传统题材更实际。

    《家里家外》证明短剧可以突破天花板,“但大部分编剧还在30集过稿线上挣扎,更别提参与这类千万级项目了。”上述编剧说。

    “红果力推改编当然有它的考虑,想基于番茄IP库建护城河,”任小涵分析,“但编剧做红果最大的困境是?小说已经跟不上改编速度了,90%以上的小说没法改编,适合改编的就那几本,来回改,内容其实很匮乏。”

    比如网文世界里很受欢迎的古风、仙侠题材,在短剧圈不受“待见”。因为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简单特效就得花几十万,根本没法匹配短剧以天、周为单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大部分承制方和编剧创作时都会避开这类题材。

    抄“成风”

    在红果内容体系驱动下,整个行业像流水线运转。一些收稿平台的坐班编剧,1万元左右固定薪资,每月要产1~2个80集本子,还被明确要求必须按平台指定IP或爆款模板创作。

    承制方竞相向平台买有“爆款相”的原著IP改编,僧多粥少,催生了“一本多拍”。

    编剧群体也因此趋向“同质化”。

    一笑乘歌改编的《嫡女风华》,光竞品就有7个版本,承制方选稿时可以“货比三家”,门槛提高,剧本自然被压价。

    行业“体感”变化是红果过稿率明显降低,有媒体测算,行业整体过稿率已降到20%左右。红果没公开回应,但实际变化是,投稿审核集数从10集提到30集,编剧写作“沉没成本”翻倍。

    来源:AI生成

    番茄小说后台不限制IP改编次数,IP改编权不跟编剧一一绑定,一个优质IP被改几十次都常见。

    让承制方和编剧被动的是,这机制有点像“盲盒”,片场不同,剧组遇不到,很难知道同一IP还有谁在拍。有时拍完、播出了,才知道自己被动产出了“盗版作品”,只能吃哑巴亏。

    改IP增加了过稿率,但热门IP都被改“烂”了,上线晚或质量不佳,很容易赔本。

    像九九这样的资深编剧目标是追求爆款,会挑小众IP改,但挑战是试错成本更高,但凡爆了,模仿者迅速涌入。大部分编剧,尤其是新人,就是“随大流”,让他们博出爆款的概率趋近于零。

    以至于不少工作室直接选“抄”,还能绕开版权费。

    《桃花马上请长缨》这个IP市面上至少有八部以上相关作品,甚至有“性别转换版”,数据也不错。但小说原作者明确说,短剧目前只授权了一家承制方,其他版本都是抄袭或盗版。

    一些编剧提到,有用户偏爱某类本子,愿意多次看,比如对主角感情起伏、角色成长感兴趣。

    编剧和承制方只要“微创新”就能抓住这部分用户。一个道具最初版本用于传送物资,“盗版”版本里功能越来越多,人格化后跟主角有几句台词,还从蓝色变成红色,就算完成新剧本创作了。

    快节奏下,爆款IP要抢播出进度,只能“粗制滥造”;抢不到第一波,后续跟爆款IP的承制方,会想办法进一步压低成本,这就是“盗版”的市场动机。

    4月18日,中国版权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其中之一是“加强微短剧版权保护与发展成行业共识”,还宣布成立了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维权中心。

    有编剧也开始有意识地分散风险,尽管红果市场依然“一家独大”。

    多家短剧平台也在推激励政策。七猫开发10000 IP库,“提纲1.5万~10万元保底 10%~20%分成”;阅文推2000部IP短剧共创计划,专项基金支持优质剧本;咪咕“繁星·沐光”计划,用2000万元剧本基金吸引创作者。

    《中国企业家》加入多个短剧编剧交流群后发现,相当比例编剧在红果过稿失败后,会暂时转向其他平台。

    5月底,抖音把原本抖音短剧、红果短剧相关的BD团队整合,统称“短剧版权中心”。调整后,所有短剧合作均由版权中心决策,并对红果、抖音等各端短剧供给负责。

    6月底,多家媒体报道红果“厂牌化”运营方向。九州、听花岛等头部平台、承制方纷纷以“厂牌”身份被纳入红果,行业视作一次“收编”。编剧分层也在形成,头部编剧直接和红果合作,中腰部依托厂牌,新人挂靠工作室名下。

    红果近期的变化,在编剧群体里震动很大。“虽然格局已经确定了。”任小涵说,“但红果成立版权中心后,会不会进一步‘砍’向其他‘中间商’,大家都在观望。”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淬火年代两富二代追余珊珊却都娶了别人道破婚姻本质
    下一篇
    以法之名变天了兰景茗找江旭东指点李人骏自查自纠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