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25岁一脱成名她被骂惨了背后的故事与反思
    首页 娱乐星闻 电影资讯 25岁一脱成名她被骂惨了背后的故事与反思

    25岁一脱成名她被骂惨了背后的故事与反思

    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幕,《阿诺拉》一举斩获五项大奖,令众多网友惊叹不已。

    要知道,这部作品去年就已摘得戛纳金棕榈奖。按理说,如此高规格的获奖履历,影片质量应该无可挑剔才对。然而,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却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

    批评者认为影片尺度过于大胆,形式大于内容。就连一向低调的演员文淇也公开给出了两星评价。女主角麦迪森更因在片中大量大尺度镜头而备受争议,甚至有人质疑其获得奥斯卡的合理性。

    但支持者则持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影片内涵深刻,值得深思。那么,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

    《阿诺拉》讲述了一个看似熟悉的灰姑娘故事:在底层挣扎的脱衣舞娘阿诺拉邂逅了俄罗斯富二代,两人在激情中闪婚。阿诺拉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拯救她的王子,这种情节在当下短剧中已显老套。

    然而剧情急转直下,阿诺拉发现对方不过是个披着王子外衣的懦夫。当事情败露,伊万父母赶来纽约逼两人离婚,"王子"仓皇逃窜,留下梦碎的灰姑娘独自面对现实。

    影片以言情小说的外壳,讲述了一个现实主义的故事:灰姑娘并未等来王子的救赎,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她对阶级跨越的幻想。甚至连两人之间是否存在真爱都难以确定,或许只是欲望驱使下的冲动。

    阿诺拉仿佛经历了一场糖衣包裹的噩梦,不仅未能得到渴望的一切,连内心深处的信念也被彻底击碎。

    这部电影创造了近年来的一个争议神话。导演肖恩·贝克一举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剪辑四项大奖,创造了奥斯卡历史。男配角尤拉·鲍里索夫凭借出色表演成为俄罗斯首位获得奥斯卡提名的演员。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史上第二年轻的奥斯卡影后米奇·麦迪森。然而,影片获奖的另一争议点也集中在女主角身上。由于大量限制级镜头和对女主私生活的过度刻画,让影片显得浅薄轻浮。拍摄现场未聘请亲密戏指导的做法更是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

    面对争议,米奇的回应出人意料:她毫不介意,甚至认为"这样能简化流程,快速完成拍摄"。当时现场仅留下导演和制片人,对米奇来说确实是个巨大挑战。对于外界关注的裸露镜头,米奇表示:"这是她(女主)的谋生之道,她不得不这么做,所以我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演员,也应该有这种'工作'的心态。"

    尽管影片评价两极分化,但对米奇的表演,赞誉之声仍占主流。她将脱衣舞娘这个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一个靠出卖肉体维生,渴望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跃迁的女性。当发现男主将所有过错都推给她,任由她被旁人嘲讽践踏时,她的清醒才显得如此深刻。

    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对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演员来说极具挑战性,但米奇的表现细腻到位。阿诺拉从事着令人不齿的工作,但这并不妨碍她保有美好的品格。与男主结婚不仅出于现实考量,或许她也曾天真地相信两人之间有过真心。

    这段被对方鄙弃的婚姻是阿诺拉的全部,她已放弃工作准备迎接新生活,因此展开了漫长的寻人过程。她要找到伊万,需要一个答案。当伊万脱口而出"我只是和应召女郎玩了一段时间"时,她感受到的不仅是羞辱与愤怒,更有深深的不甘。

    比起备受争议的大尺度镜头,角色本身的张力更值得关注。为演好这一角色,米奇付出了巨大努力:从零开始学习钢管舞,克服生理不适;为配合男主身份,还学习了俄语及不同方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这部电影,米奇斩获40多座影后奖杯。不到26岁就已成为手握戛纳金棕榈和奥斯卡影后的演员,可谓人生高光时刻。这不仅是运气使然,更是她全身心投入角色的结果。

    从影片本身到女主角的表演,所获奖项似乎已经验证了电影的成功。然而,口碑依然两极分化。批评者认为故事基调过于狗血,像极了当下流行的网文桥段。但影片的重头戏其实在后半段:前半段观众跟随女主经历梦幻般的生活巨变,后半段却给人当头一棒,击碎所有幻想。

    梦碎后的阿诺拉坐在车里,窗外大雪纷飞,映衬着她此刻的心境。而最令人意外的是,富豪身边的打工小弟伊戈尔,那个她一直瞧不上的男配角,竟然掏出了那枚曾改变她命运的婚戒。

    两个同样身处底层的灵魂,在这一刻成为彼此人生的星光。现实的梦碎了,但这枚戒指却保存了她内心最后的天真。她习惯性地试图用身体补偿他,却没想到对方最终只是给了她一个简单的拥抱。

    导演贝克·肖恩将《阿诺拉》的结局视为一种存在主义的崩溃:阿诺拉能表达感激的方式只有通过身体,然而她情感和心理上的煎熬使她陷入困境——作为性工作者,这份职业要求她避免与他人建立实质性的情感联结。

    我们看多了灰姑娘的故事,这种"反灰姑娘"的叙事总显得不那么顺眼。但这就是现实: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跃迁,往往是最不切实际、代价最大的人生"捷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姜姜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靠出卖肉体维持生活,渴望通过婚姻来实现阶级跃迁。

    在发现男主将所有过错都归责于她,任自己被旁人嘲讽践踏时,她的清醒才那样深刻。

    如此沉重的落差感,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演员来说,挑战极大,但她演得很细腻到位。

    阿诺拉做着令所有人不齿的工作,她是为了生计,

    不妨碍她依然有美好的品格。

    和男主结婚,不仅仅出于是对现实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或许她以为,他们起码有过瞬间的真心吧?

    或许对于一个性工作者来说,爱情显得那么不切实际,但

    阿诺拉依然选择相信。

    这段被对方鄙弃的婚姻,是阿诺拉拥有的全部,彼时她已经抛弃自己的工作,准备迎接新的人生,因此接下来才展开电影大半个篇幅的寻人过程。

    她要找到伊万,她需要一个答案。

    所以在伊万脱口而出「我只是和应召女郎玩了一段时间」后,她才会感到如此羞辱与愤怒。

    愤怒中又明显能感受到心有不甘,

    那句「可悲」何尝不是在骂自己

    ,向伊万父母展开强烈反击的同时,又陷入自贬的陷阱。

    比起很多人议论的大尺度镜头,角色本身的张力其实更值得一看。

    为了演好这一角色,米奇需要学习很多新的技能,比如

    钢管舞。

    她从前并不是什么专业舞者,只能从头开始,第一次倒立的时候,为了克服恶心的感觉,甚至直接在地上躺了45分钟。

    她打心底里敬佩那些跳钢管舞的女性,没有佩戴任何有色眼镜看待:

    我意识到这些女性的动作有多么自如,要自然展现出来在舞台上的从容、性感,背后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真的非常费体力。

    当然不止舞蹈,因为电影中男主身份的缘故,米奇还需要

    学习俄语,以及不同的方言。

    事实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这部电影,

    米奇斩获大大小小40多座影后奖杯。

    还不到26岁,已经成为手握

    戛纳金棕榈作品、奥斯卡影后奖杯的演员

    ,人生高光时刻不过如此。

    要说运气那肯定也是有一些的,但更多的,是把自己完全奉献给角色的狠厉。

    有人直言我的长相不够甜美,但我相信角色需要灵魂,而非标签。

    从电影本身到女主,所获奖项的认可,似乎已经验证了电影的成功。

    然而,

    电影口碑还是呈现两极分化。

    无非是对电影故事基调有所偏见,觉得过于狗血,有点像现在流行的网文桥段,失足少女爱上天真男孩。

    其实电影的重头戏,放在了后边。

    电影前半段,所有人伴随着女主的视角,展开梦幻般的生活巨变;

    却在

    后半段给人当头一棒,击碎幻想。

    梦碎后的阿诺拉坐在车里,车外大雪纷飞,一如她此刻的心境。

    而她没想到的是,富豪身边的打工小弟,那个和她一起寻找「丈夫」的、她一点也瞧不上的男配角伊戈尔,竟然掏出了那枚曾改变她命运的婚戒。

    她无从知晓伊戈尔怎么偷来的这枚戒指,

    但两个近乎同样状况的底层人,却在这一刻成为彼此人生的星光。

    现实的梦碎了,

    这枚戒指的出现,却保存了她内心尚且天真的一处角落。

    她无以为报,习惯性地试图用身体来补偿他,又或者是在猜想,其实伊戈尔也只是一个欲望上头了的男人。

    结果她没想到,

    对方最终只是给出一个最简单的拥抱。

    千言万语融化在这个拥抱中,阿诺拉崩溃大哭。

    可以说前边所有片段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一幕的升华。

    导演贝克·肖恩甚至将《阿诺拉》的结局视为

    一种存在主义的崩溃:

    她能表达感激的方式就是通过她的身体

    ,然而,她情感和心理上的煎熬使她陷入了一个无法继续以她惯常模式前进的困境——

    一个作为性工作者的人,而这份职业要求她避免与他人形成像伊戈尔可能试图建立的,那种实质性的情感联结。

    灰姑娘的故事看多了,「反」灰姑娘的故事,看起来总是不那么「顺眼」。

    可这不就是现实,

    通过婚姻实现阶级跃迁,是最不实际、代价最大的人生「捷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丨姜姜

    编辑丨qko

    主编丨眠去

    出品丨麦子熟了工作室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王志文《天道》人一旦历练到不想说话不争辩你就悟透了人性
    下一篇
    央视看好的大河之水为何被观众要求停播下架骂声一片的背后原因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