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濮存昕龚丽君时隔5年再打洋麻将
    首页 娱乐星闻 电视资讯 濮存昕龚丽君时隔5年再打洋麻将

    濮存昕龚丽君时隔5年再打洋麻将

    6月3日晚,《》本轮首演结束后,、登台谢幕并接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摄(00:43)

    一个场景,两位老人,14副扑克牌,看着没啥波澜的剧情,却在两个小时里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这就是被大家称为“最打动人心的话剧”——《洋麻将》。

    6月3日晚,由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主演的话剧《洋麻将》在曹禺剧场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出,和分别了五年的观众见面。本轮演出会一直持续到6月17日。

    《洋麻将》本轮演出海报

    开创人艺大剧场“两个人的话剧”先河

    由美国剧作家D.L.柯培恩(Donald L. Coburn,1938年8月4日出生)创作的《洋麻将》(The Gin Game)虽然是他的处女作,却创下了在百老汇上演516场的演出记录,还在1978年拿了美国普利策戏剧奖。当时,评审团给这部双人两幕剧的评价是“这部新剧足够有新意、有创意,而且能长久打动人”。

    1985年,由著名华裔影星卢燕翻译,夏淳导演,于是之、朱琳、谢延宁(芬西雅B角)主演的《洋麻将》在北京人艺首次演出,开创了北京人艺大剧场舞台上“两个人的话剧”的先河。2014年,导演唐烨和濮存昕、龚丽君一起把这部剧又搬上了舞台。

    《洋麻将》2014年演出海报

    金拉米牌游戏(Gin Rummy)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一开始只在纽约流行,直到1941年才在好莱坞火了一把,后来全美国都流行起来。1960年代的007电影《金手指》开场,大反派金手指就伙同别人用双筒望远镜偷看对手的底牌,后来被邦德揭穿了。电影剧本把原著小说里的“卡纳斯塔”改成了“金拉米”,可见它当时有多火。

    卢燕在翻译《The Gin Game》剧本时,不仅把原著改成了带“京味儿”的口语,把剧名译成“洋麻将”更是神来之笔——既说清楚了这桌牌游戏是啥,又有外国味儿,而且“麻将”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带着社交、博弈,甚至勾心斗角的隐喻,可以说是既有东方韵味又有西方情调,特别贴合剧情。

    《洋麻将》1985年首演剧照 于是之饰演魏勒、谢延宁饰演芬西雅 图片来自北京人艺官网

    这部剧把背景放在了一家又破又吵的美国养老院里,两位靠政府救济金过活的孤寡老人马丁·魏勒、陶尔赛·芬西雅,在这儿的生活根本谈不上安享晚年。他们俩在养老院的花房里偶然认识,芬西雅在魏勒的邀请下加入了牌局,没想到靠着“新手运气”连赢了好几把,把自负又孤傲的魏勒气够呛……两人一边打牌一边试探、聊天、吵架、互相依赖、互相伤害,表面上是打牌,实际上是在深入探讨孤独、尊严、衰老、沟通困境,甚至人性里的弱点。

    《洋麻将》本轮演出剧照 濮存昕饰演魏勒、龚丽君饰演芬西雅

    “他们就像被扔掉的人,就像他们待的花房里那些被丢掉的杂物。观众在牌局里能看到这两个孤独的老人怎么靠近、怎么疏远,又不得不互相搀着往前走。小小的牌桌,照出的正是他们一生的经历。”导演唐烨觉得,要说1985年《洋麻将》在国内上演时,“养老院”对那时候的中国观众还挺新鲜的。40年后的今天,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事,“这时候演出,就更容易让观众有共鸣。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老年生活这辈子谁都躲不开。”

    默契最关键,“台词要润在自己身上”

    自从2020年在西昌·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亮相后,新排版《洋麻将》已经五年没演过了。主创们说实话,这一轮排演就像重新创作一部新戏,一切从头来,只为找到重新创作的可能。唐烨介绍说:“5年时间,大家的生活都有变化,再读剧本时,心里的感受就不一样了,还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洋麻将》本轮演出舞台空镜照 摄影 王诤

    “本轮演出从首都剧场搬到了曹禺剧场,观众也会有全新的感受,之前看两位老人是抬头看,这次是低头看。舞美置景扩大了,也更精致了,灯光、音效也都调整了,让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感觉更舒服。特别的,除了14副扑克牌的打牌步骤不能变,我们也给了濮哥和龚姐姐30%的自由发挥空间,他们对这部戏太熟了,每场演出都会根据当时的心情和现场情况调整。”唐烨说。

    今年快72岁的濮存昕觉得,虽然自己和角色魏勒年龄差不多,但生活经历完全不同,只能从剧本里去琢磨人物的心理和样子。“他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好像想靠打牌赢钱来心里好受点,所以总说运气的事,这正是他对命运不服输的表现。怎么把魏勒骂骂咧咧的台词说得既真实又有意思,这是我得面对的挑战。”

    《洋麻将》本轮演出剧照

    濮存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演这部戏是向前辈致敬,向前辈学习。“于是之先生和朱琳阿姨,他们在1985年把这部戏介绍给中国观众。首演后,中国剧协组织了全国话剧院团来人艺观摩,人家自费坐火车来北京。我们那时候还是孩子,1985年我还没正式进北京人艺,在台下看的时候,对这部戏有多厉害心里是有数的。到了这年纪,心里就琢磨:能不能学这部戏?像爬高山一样,想接近前辈们给我们的指引。这高度咋说?行话叫‘没有表演的表演’,这怎么可能?但于是之老师、朱琳阿姨做到了,我们现在还在找,试着摸到这行当最高的门槛是啥样的。”

    “要是五年前演这个角色,我还得刻意‘装’老,这次完全不用了。”龚丽君觉得这是本轮演出自己最大的变化。“芬西雅71岁,和我现在年龄差不多。我老提醒自己:千万别‘装’老,更别只抓外表特征,得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

    《洋麻将》本轮演出剧照

    “这部戏情节上没啥过渡,很直接,两人对话都是直来直去,心理活动也没那么长。要搭上戏,首先心理节奏得合上,戏才能搭得上。排‘两个人的话剧’最关键的是演员默契,前提是对戏足够熟,台词必须‘拱嘴儿’,不用想,张嘴就来,要像自己的话一样。”

    作为一部靠两个演员撑满全场的大剧场话剧,《洋麻将》对演员表演要求肯定很高。好在濮哥和龚姐姐合作多年,早有默契。他们认为:在舞台上,借助表演的“假定性”,和观众一起探讨生活的真实感,让观众在解读这两个人物命运时产生共鸣和思考——这正是《洋麻将》的魅力,也是戏剧的魅力。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上了年纪的女人夏天多穿短上衣高腰裤时髦还显高
    下一篇
    百廿年中国电影凝华今夜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