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失业内娱明星批量下海
    首页 娱乐星闻 明星资讯 失业内娱明星批量下海

    失业内娱明星批量下海

    “失业”六年后,

    霍建华

    “下海”了。

    8月21日,霍建华主演

    短剧

    《搏忆》上线。这是他与

    林心如

    结婚退隐六年后首次当男主,上一次,他演的大制作剧集,还是2019年和杨幂合作的《筑梦奇缘》。

    去年,内娱和短剧中间好像还隔着一道墙。而今年,长短剧打得不可开交,内娱好像被短剧“收编”了。

    内娱“元老”刘晓庆和潘长江先后杀进“银发甜宠”短剧赛道,“素颜女神”王丽坤、“千年女二”杨蓉相继“下海”在短剧里大杀四方,被挤下桌的“顶流”杨颖也准备在短剧里重新体验当大女主的感觉,现如今,霍建华也“下海”了。

    内娱“顶流”批量“下海”背后,是长短剧的“冰火两重天”。

    过去三年,“40集上限”成了长剧创作者的紧箍咒。硬把篇幅往短了砍,让好剧难产。与此同时,被快节奏生活“绑住”的观众,开始追求看剧的“性时比”,慢慢对那种40集都讲不明白一个故事的长剧没了耐心。

    和长剧比起来,曾经活在“影视剧鄙视链最底层”的短剧,如今蛋糕越做越大。

    因为不被条条框框束缚,躺在工业流水线上的短剧每5秒就一个小高潮,10秒就一个反转,恨不得每一秒都死死掐住观众的爽点。

    就在短剧的市场规模拳打电影圈,脚踢电视剧圈,摆出一副要吞下整个内娱影视圈的架势时,“广电21条”新规出台,取消40集上限,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电视剧创作全面松绑。

    破除40集上限魔咒后,长期勒紧裤腰带过活的长剧能回血吗?观众、演员和平台的三方博弈会打出什么新局面?

    去年春节档,“盗版霍建华”周越深在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开厂养猪,给幕后操盘手咪蒙创造了单日充值超2000万的“暴富”神话。

    一年后,正版霍建华放下身段,也杀进了这条赛道。

    8月21日,霍建华主演短剧《搏忆》上线,每集时长才19分钟,是常规剧集的一半,总时长不过7.6小时,比打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长还短。

    这也是霍建华沉寂六年后第一次当男主的剧集,上一部还是2019年他和杨幂合作的《筑梦奇缘》,只不过当时口碑收视双输,糊得一塌糊涂。

    曾经一年拍七部剧的一线顶流,如今自降格局“下海”拍短剧,霍建华这六年是怎么了?

    霍建华《搏忆》剧照

    霍建华算是娱乐圈的“易碎品”。在如今这个对流量明码标价的时代,艺人纷纷营业整活保持热度,他却偏偏对老天爷赏给他的泼天流量避之不及。

    2009年,霍建华在现象级仙侠剧《仙剑奇侠传3》里演徐长卿,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和严屹宽、乔振宇、钟汉良并称“天涯四美”;戏外他和胡歌的“神仙友谊”也让观众嗑起了CP“是胡不是霍,是霍躲不过”。

    霍建华饰演的徐长卿

    要是换其他艺人,早就顺势营业增加曝光了。霍建华却坚持不开通个人微博,也不玩任何社交平台,就连好友吴奇隆和刘诗诗恋爱,他都是看新闻才知道的。

    直到现在,入行23年的霍建华还没开过个人社媒账号,和粉丝沟通的方式还是老掉牙的书信和邮件。

    作为网络绝缘体,霍建华也反感网络用词,他曾公开说不喜欢“粉丝”这个称呼,觉得这是种食物,对喜欢自己的人不尊重,他更喜欢叫他们“影迷”。

    有影迷在信里亲昵叫他“吃货”,霍建华为此伤心不已,还写了小作文。在他看来这是贬义词,呼吁影迷别这么叫。

    后来他在《非常静距离》里解释,因为约不到人,家人也不在身边,他经常一个人吃饭,“你们不懂我的感受,我一个人吃饭本来就很辛酸,别人伤害我没所谓,但你们是我的影迷就不要这样说。”

    说到这儿,情绪上头的霍建华,一度哽咽。

    霍建华谈“吃货”一词的感受

    这份独特的敏感和纯粹,不仅打动了一大批影迷,也让霍建华得到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肯定,电影《捉迷藏》导演刘杰曾说,霍建华“超级敏感特别适合做演员”。

    可感性也意味着不按常理出牌。

    2016年,霍建华正红得发紫。大爆剧《花千骨》创下200亿播放神话,让他成了古风“顶流”;后来的《他来了请闭眼》又让他的火势更旺,片约、节目、真人秀邀约不断,他和胡歌给《时尚芭莎》拍的情人节特辑杂志一上线就卖光,5万本秒空。

    霍建华和胡歌杂志《时尚芭莎》

    但过度的外界关注没滋养到霍建华,反而磨灭了他当初想当专业演员的冲劲和自信。那会儿他做什么都紧张,很有包袱。

    从“徐长卿”到“白子画”,这些仙气飘飘的古装角色捧红了霍建华,也限制了他的戏路。

    那段时间,他接到的剧本换汤不换药,角色都是翻版的“徐长卿”或“白子画”,他觉得拍够了古装戏,整个人虚脱透支,“从来没那么厌烦过拍戏”。

    被卡住的霍建华,选择和嘈杂的娱乐圈暂时割席,回归真实的自己。他按下工作暂停键,推掉节目邀约,回台北陪家人,每天爬山放空自己,除了必要宣传很少露面。

    直到2016年,一切变了。年中5月20号,37岁的霍建华官宣和林心如恋爱。两人2005年因拍戏认识,当了十年好友,直到林心如40岁生日那天,霍建华在派对上借着酒劲表白,才捅破窗户纸,从好友变成恋人。

    交往不到半年,他们就闪婚、生子,一口气走过人生两个重要节点。

    霍建华和林心如婚礼

    但这段婚姻没得到多少祝福。大部分粉丝留下一句“一娶心如心伤尽,从此霍郎是路人”就黯然退场,还有部分粉丝攻击林心如。直到现在,还有人每天打卡:“今天霍建华和林心如离婚了吗?”

    对此,霍建华没公开表态。但在《鲁豫有约》里,他隐晦地说:“最近一年,有的信写得 weird,我受不了,我妈都没这么管过我。”

    后来,他关闭了工作室微博,说以后只通过拍戏和观众交流。他坦言:“很怕被评论绑架,被数字绑架,就是怕被绑架。”

    只不过,之后他很少作品有动静。

    霍建华谈婚后粉丝锐减

    除了2018年跟周迅合作的《如懿传》评价好坏参半,其他作品都没水花。半退隐的霍建华干脆回归家庭,一心一意当“奶爸”,和林心如过“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偶尔在林心如当制作人的作品里露个面。

    一晃快十年了。当观众快忘了这张脸时,步入中年的霍建华终于回归了。只不过,当初主动和流量时代说再见的霍建华,如今被市场忘在了角落。

    娱乐圈是不进则退的行当。回归家庭的这段时间,正好是霍建华职业转型的关键期。和他同一批的男演员,大多都走出了转型的阵痛期。

    林心如霍建华一家三口逛街

    过去几年,同为古装“顶流”的胡歌,转型走得稳扎稳打。2019年,他靠《南方车站的聚会》成功转战电影圈,后来一直往中小成本文艺片、类型片发力。这两年,他先凭《不虚此行》拿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影帝,又在2024年初的爆款剧《繁花》里演了“宝总”这个经典角色,得到市场和业界的双重认可。

    胡歌获得金爵奖影帝

    与此同时,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当初和霍建华同届的台偶小生也早就悄悄转型了。去年,阮经天靠《周处除三害》里的陈桂林翻红,时隔13年再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成了被李安认可的好演员。

    曾经同样不被看好的邱泽,也在2018年的《谁先爱上他的》里脱胎换骨,撕掉了偶像派标签。早年被诟病靠脸吃饭的周渝民,早就突破了偶像标签,多年拿奖不断,成了公认的实力派。他今年主演的《我们与恶的距离2》在豆瓣拿了8.4分。

    阮经天出席《周处除三害》金马奖庆功宴

    放眼当下,台娱有许光汉这样的阳光小生,内娱影视剧市场则被雷佳音这样的中年男演员瓜分。已过四十的霍建华,正好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和青春洋溢的台娱小生比,他显然没竞争力;和内娱中年“窝囊废”比,他又不够“窝囊”。

    霍建华其实有点“中年窝囊废”气质,但和“窝囊废”鼻祖雷佳音比,他身上的偶像气质还“风韵犹存”,和这种有点“孬”的气质对冲,让观众摸不清他的定位。

    虽然正式回归了,但错过转型黄金期又找不准定位的霍建华,这两年只接了些戏份不多的剧,角色还在舒适圈。比如在刘亦菲的《玫瑰的故事》里演绝症“浪子”傅家明,在《忘了我记得》里演家境好、事业有成的律师张凯。

    观众评价还停留在外形上,有人说他身材走形、皱纹多,有了中年人的疲惫感,有人说“法拉利老了也还是法拉利”,但很少人评价他的演技。

    霍建华近照

    沉寂六年后,霍建华选短剧回归,多少有点无奈,但更像是主动突破。这个曾经抗拒流量、热度的男演员,如今不得不顺应市场节奏,接受快叙事的考验。

    霍建华不是第一个“下海”的长剧演员。永远在风口浪尖的刘晓庆,早就扎进了这片蓝海。不受年龄限制的74岁“庆奶”不满足演17岁少女,从丫头赛道杀进“银发甜宠”赛道。

    在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里,她搭档小30岁的男演员,演“霸道总裁爱上绝经30年的我”。这部57集的短剧,只拍了5天,虽然周期短,难度不比长剧小。

    在“一分钟八个反转”“一个镜头不超过三秒”的竖屏短剧里,演员得在镜头前迅速反应,三分钟内演活角色。

    刘晓庆采访时说,台词特别多,每天拍摄任务很重,“所有镜头都得一遍过,不行就下。”

    凭借刘晓庆的国民度,这部剧没播先火。但雷声大雨点小,上线后反响平平,没进短剧实时榜前30,很多观众觉得“剧情尬、俗套”,“因为是庆奶才看完”。

    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剧照

    这没浇灭刘晓庆对短剧的热情,她紧接着拍了第二部穿越短剧《天降福星》,在她擅长的宫斗戏里打怪升级,但这次还是没激起太大水花。

    对刘晓庆来说,拍短剧不是为了爆,是为了过戏瘾。制片人刘奕均透露《萌宝助攻》成本800万,演员占大头,按1/3算,刘晓庆片酬大概百万。

    刘晓庆合作的短剧公司董事长侯小强在接受《三联周刊》采访时说,刘晓庆的片酬“少到可忽略不计”。毕竟她30年前拍《武则天》就有300万片酬。

    当初刘晓庆宣布拍短剧时,朋友觉得丢人,她不在意。在《一路繁花》里,她公开说:“短剧太好了,尤其适合我们这种演技好的人发挥。”

    拍短剧确实让她找回了拍《芙蓉镇》《原野》时的激情。她说自己拍得很投入,未来计划连拍10部短剧,为“银发甜宠”市场出力。

    如果说刘晓庆是“银发甜宠”女顶流,那68岁潘长江就是男顶流。上个月,“潘叔”和《甄嬛传》“端妃娘娘”在短剧《进击的潘叔》里演“豪门阔太爱上60岁保洁的我”,一句“老潘,以后我养你!”直接出圈,播放量破3亿,成了老年甜宠爆款。

    其实早在2月2日,刘晓庆就发微博说“爱看短剧,及时行乐”,还附上追剧列表,里面有舒畅的首部主演短剧《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

    舒畅短剧《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剧照

    和霍建华境遇相似,这也是舒畅从演员队伍消失、专职带货七年后的首部主演剧。作为曾和刘亦菲齐名的85后女演员,舒畅早年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

    十五岁,当同龄人还懵懂时,舒畅就在《孝庄秘史》里把董鄂妃的丧子之痛演得入木三分,同年还在《天龙八部》演了“天山童姥”——外表十几岁,内心96岁。

    凭借超越年龄的成熟演技,不到18岁的她惊艳全国观众。后来靠《少年大钦差》《精卫填海》《宝莲灯》等经典作品,成了一代人的童年女神。

    舒畅《孝庄秘史》董鄂妃剧照

    但影视行业饱和、市场洗牌后,舒畅能接到的好剧本越来越少,番位从女主降到女配,被贴上“戏红人不红”的标签。

    雪上加霜的是,她好不容易争取到主演剧本,却因各种原因没播出,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彻底没了心气,转行做直播。

    舒畅直播带货

    像舒畅这样因无戏可拍转战短剧的演员,这两年不少。同样被贴“戏红人不红”“万年女二”标签的杨蓉,今年在大女主复仇短剧《二十九》里大杀四方,被夸“演技降维打击”,播放量7亿,成功翻红。

    曾稳坐一线资源的“素颜女神”王丽坤,也在短剧《若熙传》里狠狠爽了一把。90秒预告出现12次巴掌声,她被网友调侃“巴掌女王”。

    2019年,经历几段失败感情后,王丽坤嫁给前夫詹某,但好景不长,詹某被曝以低价卖学区房为由诈骗,害了200多个家庭。这丑闻让王丽坤资源断崖式降级,代言也纷纷解约。

    去年,王丽坤离婚,重振演艺事业。就像预告里说的“这天下迟早是我吴若熙的”,拍短剧可能是她重新“上桌”的转机。

    王丽坤短剧《若熙传》剧照

    等待“上桌”的还有曾经的“女顶流”杨颖。有行业爆料,短剧《重生之我要夺回一切》找了她,搭档18线不知名男艺人。自从和黄晓明离婚“解绑”后,杨颖资源人气回落,“看秀”风波更对事业造成致命一击。综艺镜头被删,再无剧本上门,两部被压的剧《相思令》《漫影寻踪》收视惨淡。

    被挤到市场边缘,杨颖只能出席不太火的时装周增加曝光。演技不扎实、资源降级,好在颜值还能打,拍短剧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之一。

    杨颖出席巴黎时装周

    当然,短剧不只是“过气”演员的“救命稻草”,很多商业嗅觉灵敏的导演演员早就看中这颗“炼金石”,搞起了幕后投资。杨颖前夫黄晓明就是入局者。不过这次他没奖励自己拍霸总剧,而是出品了女性对抗黑恶势力的付费短剧《一姐》。

    这剧筹备1个月,拍摄12天,上线24小时充值破千万,转化率之高让人咋舌。不得不说,短剧是条流量变现的高速赛道。

    就连“喜剧之王”周星驰也加入了。他出品的短剧《金猪玉叶》在抖音上线,首集播放超1500万。

    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出演周星驰短剧

    强大的吸金能力,也吸引短剧的反对党倒戈,印证了“真香定律”。导演王晶就是其中之一。他拍短剧《亿万傻王子》时,发现和80年代初在香港拍电影的感觉很像,每集都得有勾住观众的情节。

    但当一批批影视从业者集体“投向”短剧,真正处于困境的,是演员,还是长剧?

    内娱“顶流”批量“下海”背后,是长短剧的“冰火两重天”。

    过去几年,“40集上限”成了长剧创作者的紧箍咒。原本完整的故事被硬砍,人物成长线难展开,情节推进没呼吸感。投资方担心“过不了审”,剧本反复修改拖延,精品难产。

    另一方面,长剧制作周期长、资金压力大,很多平台宁可押宝综艺或短剧,也不愿赌风险未知的长剧,流向长剧的投资逐渐收紧。

    这导致像霍建华这样的头部演员接不到好剧本,很多腰部演员资源降级。林心如曾调侃霍建华“失业”在家,因为好剧本少,不愿将就,所以随遇而安。

    短剧《搏忆》的另一男主黄宗泽也不好过。他曾是TVB热捧的当家小生,但近几年资源腰斩,上一部《新闻女王》只有30秒戏份。

    黄宗泽的餐厅赔本停业

    影视寒冬下,顶流还能吃肉,腰部演员能分口汤,底层演员基本只能喝水。这两年,真正失业的演员不少,有人一年没开工,要么摆摊、送外卖,要么回老家。

    最近,曾六次合作朱一龙的于清斌因生活所迫转行送外卖。他几年前在北京南六环买了限竞房,后来拍戏机会越来越少,入不敷出,只能送外卖还每月一万多的房贷。

    送外卖的视频出圈后,于清斌很快接到短剧男主邀约。他采访时说:“今天我站在横店的太阳下,充满希望。”困苦中,短剧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于清斌送外卖

    精品难产的同时,影视作品产量过剩。我们生活在一个能花最少钱看最多剧的时代,观众想快速吸收大量作品,逐渐失去耐心,追求“性时比”,开始倍速播放。

    “十几分钟看完热剧最新两集”的影视解说,成了碎片时间的“电子榨菜”。曾被寄予厚望的长剧,在最需要精品化的节点,陷入内忧外患。

    正当长剧勒紧裤腰带时,处在“鄙视链最底层”的短剧野蛮生长。去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505亿,超过电影市场,年底可能超过电视剧。

    短剧逆袭背后,是生产逻辑彻底“工业化”,用极致情绪套牢观众。三天拍一部,十天上线变现。不需要复杂布景、大牌阵容,“逆袭”“复仇”“重生夺权”等元素循环利用。

    故事线“短平快”,五秒一小高潮,十秒一反转,恨不得每秒都掐住爽点。简而言之,剧情可以粗糙,但节奏必须上头。

    就在6月25日,“短剧1胎生99子”冲上热搜。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里,女主怀上“龙种”,临盆遇“天降祥瑞”,生下99个孩子,还像肥牛卷一样摞起来进宫面圣。

    短剧《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剧照

    剧情太离谱,网友感慨:“动不动3亿零花钱的霸总剧,都被衬托得正常了。”男主王宇威回应:“经纪人说一定爆,没看本我就接了。”言下之意,钱给太多了。

    短剧像“情绪快餐”,观众图即刻满足,平台追转化率,创作者盯流水。充值分账、广告植入、会员解锁,短剧成了吸金利器。《麒麟送子》共68集,下架前播放量超4000万。

    对过气演员,短剧是“救命稻草”;对老戏骨,是满足戏瘾的新舞台;对流量明星,是“快速变现”的机会。

    短剧甚至成了资本眼中的“新金矿”,无数公司一窝蜂涌入,生怕错过红利。腾讯、爱奇艺、芒果TV、百度等巨头纷纷入场,推精品微短剧,霍建华的《搏忆》出自腾讯视频,被称为“短剧时长,长剧质感”。

    霍建华《搏忆》剧照

    但热闹背后有隐忧。短剧故事公式化,观众审美疲劳可能比想象中快。投入门槛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像《麒麟送子》这样的劣质短剧泛滥。若监管收紧,短剧可能重蹈“超长长剧”覆辙。

    就在短剧风头无两时,广电新政传来:取消长剧“40集上限”,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电视剧创作全面松绑。

    这意味着长剧能松口气了。被压缩到“骨头架子”的大故事,可以回归厚重完整。

    但问题是,被短剧培养出“爽点上头”习惯的观众,还有耐心回归长剧吗?

    长短剧之战远未结束,最终谁是谁的尽头,答案还在空中。

    部分参考资料:

    1、网易娱乐 | 《霍建华:我只演与我年龄感相符的角色》

    2、凤凰卫视|《霍建华1年拍7部偶像剧,睡觉不敢摘隐形眼镜》

    3、澎湃新闻|《专访霍建华:古装戏基本不用太想,我就能演了》

    4、VOGUE |《挚友成挚爱!细数林心如和霍建华10年细水长流的爱情故事》

    5、三联生活周刊 | 《刘晓庆重回内娱顶流:74岁的“大女主”,不会认命》

    6、三联生活周刊 | 《刘晓庆有多少资产?》

    7、界面新闻 |《黄晓明“走捷径”入局竖屏微短剧了》

    8、远川研究所 | 《周星驰王晶请注意,想赚钱就别拍短剧》

    9、九派新闻 | 《知名女演员舒畅官宣回归》

    10、财新 | 《深度 | “霸总”短剧淘金热》

    11、九拍新闻 | 《演员于清斌谈转行送外卖:最多一天挣300,现已接到短剧男主邀约》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假洗澡假骑马假跑步国产剧越拍越离谱导演别再敷衍观众了
    下一篇
    藏海传蒋襄有必要告御状搞垮庄家带庄之甫自杀吗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