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修不好陵墓,就拿你是问!”
太监总管曹静贤那阴森森的笑声还在殿里绕着呢,站在朝堂上的藏海,后背已经冒出冷汗了。
工匠被调走、工期直接砍半、材料还拿次货充好,这摆明了就是个死局啊。
可是,当他深夜站在已经建好的傅之松将军的墓堂里时,嘴角却撇开一抹冷笑:“既然你们都想让我死,那不如先让你们自己先咬起来。”
肖战主演的古装传奇剧里一场狠辣的权谋大戏就这么开场了:面对曹静贤和庄之甫联手要整死他,藏海既不跪地求饶,也不跟他们硬碰硬,反倒用了三招“借刀杀人”的招数,让仇敌自己先乱了阵脚。
这场生死博弈揭开了一个血淋淋的真相:最高明的复仇不是直接杀人,而是让敌人自己心甘情愿地给自己挖坑埋了自己。
绝地反杀三堂课:怎么让他们自己咬起来?
第一课:在贪腐的链条上埋炸药
当庄之甫提出“虚报工匠费用”这事儿时,藏海表面上看好像很迂腐地拒绝了,其实这全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他故意把账本交给庄之甫,任由他贪污那些廉价建材的钱,却在账目里藏了“双面毒药”:既让庄之甫吞下诱饵,又让曹静贤误以为抓住了庄家父子的小辫子。
后来庄庐隐发现儿子贪污了,藏海跪在地上认罪的这出戏,演得简直跟奥斯卡影帝有一拼。
藏海一边哭一边说“是晚辈我财迷心窍了”,硬是把“我是被逼着害人”演成了“我自己犯浑”,既保住了侯府的面子,又让庄庐隐把矛头对准了曹静贤。
这招“以退为进”,就跟《孙子兵法》里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一个道理。
第二课:借力打力,拆散他们的联盟
曹静贤派陆燃去送点心的时候,藏海一下子就嗅到了离间他们的机会。
他故意在庄之甫面前“打死都不归顺”,转头却又跟庄庐隐暗示“有人逼着我去陷害您家公子”。
等到庄庐隐和曹静贤因为安葬的日期在朝堂上吵起来的时候,藏海早就抽身事外,看热闹了。
这就像战国时候的策士范雎用的“远交近攻”那招,他太懂了,要拆散联盟,就得从内部给他们制造裂痕。
藏海收下庄之甫特意送过来的羊脂玉时,还特意说“这块玉能挡煞气”,其实就是在暗示“你惹上大祸了”。
这种给人施加心理压力的办法,跟现在FBI审讯时用的“制造焦虑”手段简直一模一样:让对手在恐惧里自己先乱了阵脚。
第三课:转移矛盾,造出杀人的武器
最致命的一招,就藏在“弹劾奏章”里。等曹静贤拿出庄之甫贪污的证据时,藏海早在三个月前就埋好了伏笔。
他故意让陆燃“偷听”到假账的消息,好让曹静贤误判形势。
这种“信息投毒”的战术,跟楚汉相争时陈平用黄金离间项羽和范增的毒计有一拼。
从陆燃烧掉邀请信那时候起,藏海就算准了曹静贤肯定会杀了庄之甫来立威。
他就像下围棋一样布下“连环劫”,让庄之甫在“贪污证据”和“暗杀威胁”之间,成了待宰的羔羊,把《韩非子》里说的“让敌人自己怀疑,谗言就会趁虚而入”的权谋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
藏海的绝地反杀,给咱们现代人上了一堂血淋淋的生存课。
*利益链条是最好的武器:藏海利用曹静贤和庄家父子的贪欲,就像庖丁解牛一样,把他们的利益共同体拆得七零八落。
就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的:“咱们能吃上晚饭,不是因为屠夫发了善心,而是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利益。”
*示弱比逞强更致命:当所有人都以为藏海死定了的时候,他的“认罪”“求饶”,反而成了刺向敌人的匕首。
这让人想起太平洋战争里美军“假装撤退引敌人上钩”的塔拉瓦环礁战术:弱者要学会把劣势变成陷阱。
*信息差就是生死线:从账本的细节到陆燃的卧底身份,藏海一直牢牢掌握着信息的主动权。
这就像现在的商战里,特斯拉用“电池日”放出技术消息来操控股价一样:真正的权力,就在于你知道的那些对手不知道的事。
藏海的复仇之路,让人想起《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评价诸葛亮的那句话:“诸葛亮志向远大,却不够机敏。”
但藏海比诸葛亮更狠辣。他不用草船借箭,而是直接把敌人变成自己的箭。
当庄之甫跪在曹静贤脚下发抖时,当庄庐隐和曹静贤在朝堂上撕破脸皮的时候,那个藏在阴影里的藏海,正微笑着擦着那枚沾了血的古钱币。
《史记》里有句话说:“猛虎要是犹豫不决,还不如蜂蝎蜇人一下来得狠。”
藏海教会我们:在权力的黑暗森林里,真正的猎人从不自己开枪,他们只需要在豺狼必经的路上,扔下一块带血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