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的繁华光鲜背后,靠的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用双手撑起来的日子。”
《滚烫年华》5月10日正式上映了,首映礼就在深圳办的。这是第一部专门讲深圳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纪录片,镜头记录了8组在深圳特别普通、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劳动者的故事,把这些故事串起来,就像串起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这座城市发展的脚印。
纪录电影《滚烫年华》深圳首映礼现场
导演王绍涵说,虽然这部片子算是个“命题作文”,但他们就像妈妈孕育孩子一样对待这部片子,也像妈妈一样一直保持着朴实和真诚。主创团队跑遍了深圳11个区,采访了快100人,才攒够了足够的素材和真切的感受。听说以后还要拍第二部、第三部,到时候会用更轻松、更自由的方式和想法,拍出更好的电影。
电影中的主角们也纷纷发表观影感言
“特区第一代打工妹”郑艳萍说:“我来深圳43年零3个月了,我发现人这一辈子,其实不在于你是什么身份,而在于你有没有扎扎实实的生活经历、丰富的体验,还能从中有所感悟。”“大国工匠”陆建新说,这部电影让他更有劲儿了,想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把每件事都做得更好。
影片主角上台与观众分享观影感受
在《滚烫年华》的真实镜头里,既有奋斗的热乎劲儿,也有生活里那些诗意的沉淀。王绍涵导演讲了讲这部片的深远意义:“当一个仓管员每天坚持写诗,当退休的特区打工妹想组织一场40周年的工友聚会,当年轻妈妈琢磨着怎么才能拿到城市户口,当留守儿童来到深圳又回到家乡,当程序员在业余时间讲起了脱口秀,当人工智能闯入银发市场,当新来的大学毕业生走进工联会,当大国工匠开始回忆滚烫的逝水年华——那这部电影献给所有打拼的人,意义就一直都在。”
作为深圳市总工会“工夫”系列纪录片的开篇之作,《滚烫年华》还入选了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有福电影”巡展;进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影像典藏工程;选了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年度项目大展;入围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片复评、第十届金红棉影展展映;还进了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社会纪实类推荐作品和最佳音效类推荐作品。“工夫”系列纪录片以后会慢慢把深圳城市发展的影像资料都整理起来,建成一个影像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