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看记录
    • 关注公众号剧透更有味

    娱乐星闻 《最后防线》高墙内检察官正义守望新时代使命担当
    首页 娱乐星闻 电影资讯 《最后防线》高墙内检察官正义守望新时代使命担当

    《最后防线》高墙内检察官正义守望新时代使命担当

    资料图片

    记者

    |□吴亦有

    责编

    |李旭

    正文共

    3318

    个字,预计阅读需

    10

    分钟▼

    “人世间悲苦万千,你紧握着忠诚信念。明知往前一步很危险,也无法动摇你的防线……”当电影《》的主题曲在影院响起,很多观众听着听着眼眶就湿了,完全被电影的震撼和感动打动了。

    在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的时候,电影《最后防线》在全国上映了。电影说的是年轻的驻监所检察室检察官安亚,和同事们一起,帮十年前被冤枉坐牢的卢淮生洗清冤情的故事。电影把镜头对准了很少被影视作品拍过的“驻监所检察室”,活灵活现地展现了检察人员“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职业风采,刻画了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本事的新时代检察官形象,让大家看到了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是怎么坚守的。

    “十年淬炼”真实故事

    《最后防线》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的二级巡视员、影片总监制吴贻伙告诉记者,从开始构思到最终上映,中间波折不断,前后差不多花了十年时间。

    电影的素材来自安徽省检察院监督纠正的一件真实案子。为了让故事特别真实,编剧、导演这些主创人员好几次跑到安徽某个驻监检察室去体验生活,跟着驻监检察官一起上班,感受他们的日常;还请了一线办案的检察官和主创人员聊天,就是为了把检察官的工作和生活还原得特别准,每个细节都来自现实,每个办案环节都反复琢磨过。

    剧本的创作更是下足了功夫,是大家的心血。本片导演高伟宁告诉记者,剧本前后改了七稿,光是参与讨论修改的专业人士就有30多个,就想把检察官最真实的工作状态给展现出来。

    这种对真实的较真,也体现在演员演角色上。演蒙冤的卢淮生的肖宗灵,为了演好监狱里“低沉、不爱说话”的状态,不仅剪短头发,还反复琢磨怎么表现压抑的姿势和走路的样子,更深入研究这个人物的背景,好几次和检察院的人聊天,仔细琢磨角色被朋友陷害、因为家人受威胁不得不顶罪的复杂心理,最后把卢淮生这个角色演得特别像。

    为了更进入角色,肖宗灵几乎天天都穿囚服,“收工走在街上,还有人把我当成越狱的呢”,他笑着说,“这算是对我沉浸式表演的一种另类认可吧。后来出门得戴帽子、换便服,才不会闹误会。”

    演检察官安亚的栾蕾英,也为角色花了不少心思。“检察官平时我接触不到,一开始真不知道他们具体干啥的。”她坦白说,除了看剧本、琢磨角色,栾蕾英还特意看了好多检察官相关的纪录片,就想从真实的画面里感受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劲儿。

    2020年冬天,电影正式开拍。摄制组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克服了封闭管理、人员安排不够、场地限制这些困难,连续拍了一个多月才拍完。

    高伟宁导演说,为了拍出真实的监狱场景,剧组费了好大劲,直接在真的监狱里拍的。因为疫情,后期制作断断续续花了一年多,之后又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走完所有审查流程,直到2025年才正式上映。

    “选在监狱这种比较封闭的地方讲故事,人物的感情和命运就能表现得特别真实,这也是电影花心思最多的地方。”高伟宁说。

    这种对真实的坚持,最后让观众都产生了共鸣。有个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说:“电影里检察官巡视监区、看卷子、听人申诉的场面,简直就是现实生活的翻版。”

    精准展现新时代检察官形象

    电影里,安亚为了查出卢淮生冤案的真相,和同事高翔到处跑,他们去涉案的家庭核实证据和证词,在和嫌疑人钱孝忠下棋的时候,从他的话里找到了破绽。

    为了拿到关键证据,安亚去卢淮生家里取证,结果碰到了坏人的暴力阻拦。她受伤躺在病床上,同事心疼地说“你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她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有些事,不得不做。”一句话就道出了检察官的担当。

    电影里的安亚,凭着满腔热血,坚守对公平正义的执着,她其实就是现实中千千万万检察干警的缩影。他们扎根基层,为了核实一份发黄的证词跑好几个省,为了查一份暂予监外执行材料的真假跑上千里路,遇到复杂的案子整晚睡不着觉,就算遇到阻力和威胁也一直坚守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公平正义能让人感受到”是他们一直不变的追求。

    电影上映的时候,好多观众都说了自己的感受。有个驻监检察官看完电影后动情地写:“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太多熟悉的画面——那些没人知道的坚守,那些在高墙内外找正义的艰难,那些在日常琐碎工作中还没熄灭的职业理想,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

    这段掏心窝子的话,正好说明电影拍成功了。电影用细腻的画面和严谨的讲故事方法,把检察官的专业精神和对检察工作的付出都实实在在地表现了出来,勾勒出新时代检察官守护公平正义的形象。

    通过拍《最后防线》,栾蕾英对检察官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可不是冷冰冰地执行法律条文的人,而是活生生的、有温度的正义守护者。检察官特别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既要追诉犯罪,也要保护无辜的人,一直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演检察官高翔的演员冷俊,为了贴近角色,专门和在检察院工作的亲戚好好聊了聊,亲戚的话让他很有感触:“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就是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这和电影里表现的检察精神完全一样。”拍电影的安徽某个地方的氛围也让他印象深刻:“好多监狱干警住在那儿,当地民风很淳朴,集市上买卖公平,老人小孩都不受欺负,好像被法治的光芒笼罩着,让我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对社会的滋养。”

    电影快结束的时候,真相大白了,阳光重新照在卢淮生的脸上,这个被冤枉困了好多年的男人,对着安亚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躬,包含着对司法公正最深的敬意,对正义守护者最真的感谢。“驻监所检察官守住了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线’”,演卢淮生的肖宗灵动情地说,“他们用专业和坚守,给老百姓织了一张公平正义的法治网。”

    镜头慢慢移动,安亚和同事们已经转身,又开始了新的工作,巡视监区的脚步,翻阅卷宗的手指,和申诉人耐心对话的身影,还在继续……这正是新时代检察官的真实写照,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用对正义的坚守,在司法公正的“最后防线”上写着检察官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努力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郑重承诺。

    深耕检察文化让正义之光照进人心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4年出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里说,要把建设检察文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

    吴贻伙说,影视文化是检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题材是影视创作的好素材,特别是反映“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新时代检察故事,更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鼓舞观众。“检察题材的影视作品在宣传检察工作、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方面,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吴贻伙说。

    安徽省检察院很重视检察文化建设。吴贻伙介绍,他们先后组织指导拍了《检察官吴群的故事》《丫山清风》《较真检察官》好几部影视作品,不仅给《最后防线》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还让一个个鲜活的“检察故事”慢慢从专业圈里走出来,走进老百姓的视野里。

    《最后防线》不仅是检察院深化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法治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突破,让专业的检察工作被大家看到、被大家理解,让严谨的法治精神能被感受到、能被传下去,有效增进了老百姓对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了解。

    “这部电影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填补了现在国内驻监所检察工作题材电影的空白。”吴贻伙介绍,电影第一次把镜头对准“驻监所检察官”这个群体,把很少人知道的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推到了大家面前。

    刑罚执行是实现刑事司法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感受度和满意度,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就是守护这“最后一公里”的“高墙里的正义防线”。

    2024年底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强调,要依法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狱、看守所执法活动的法律监督。

    这几年,安徽省检察院先后监督纠正了好几起在全国影响很大的冤假错案,守护着“大墙”里外的公平正义。吴贻伙说,把这些冤假错案的监督纠正过程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塑造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好形象,让所有检察人员更自觉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同时,也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让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更强。

    当观众看到电影里检察官面对威胁还坚持查真相时,感受到的不只是个人的勇气,更是司法制度对公平正义的兜底保障。有观众看完后说:“总算明白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是干啥的了,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人这样守护着公平正义。”就像电影里说的:在守护公平正义的路上,检察院一直守着那道不能越过的“最后防线”。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冬夏女王救准女婿藏海竟是曹静贤义子陆焚下线
    下一篇
    《藏海传》藏着3个练家子打戏行云流水原来是专业武生

    评论

    共 0 条评论